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加媒“亚裔占大学论”报道失实 标题频改动遭质疑

2010年12月01日 0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日电 综合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时事周刊《麦克琳》杂志(大学)“太亚裔化”言论风波愈演愈烈,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11月29日指出,该杂志第三度更改有关文章的网上版标题,将原来“太亚裔化”(Too Asian)改成“入学争议”(The Enrollment Controversy)。但此举被平权会质疑,认为杂志若坚持文章没有问题,便不必再三改动标题。

  麦克琳再三改动标题遭质疑 华社批文章本身有问题

  此外,社区对事件的关注不但扩展至全加拿大,除了卑诗省维多利亚市市议会上周四(11月25日)全体通过动议,将于周内发信予《麦克琳》杂志,表达对文章的关注外,一封向杂志表达不满,要求报道负责的公开信,已获全国63个不同组织的联署。

  全加平权会全国干事蔡德贞更称,蒙特利尔华裔社区人士表示,有华裔家长担心,报道令大学分化,学校教职员与西人家长会因为该报道,认为华裔学子霸占了大学学位,甚至令大学根据学生种族分配学额。

  平权会表示,《麦克琳》杂志从刊登该篇有关(大学)“太亚裔化”的文章后,已先后3次更改该文章的网上版。由大标题“太亚裔化”加上问号,到更改文章副题,至最近将大标题改为“入学争议”。

  平权会认为,杂志改动标题只被视为一个“正面的小举动”,但未达到该会提出作公开道歉的要求。

  “具争议性的是该文章本身,大学入学问题根本并无争议性。”平权会全国总干事黄煜文说。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干事麦达宁亦称,招致社区不满的,不是文章的标题,而是文章本身。“要是杂志认为文章没有问题,又何必更改标题?”

  黄煜文续称,该会向《麦克琳》杂志提出4项建议,包括:公开道歉;让与文章有关的杂志职员参与公众会议作出回应;刊登平权会的回应文章;撰写3篇与亚裔大学生有关的报道。《麦克琳》最后拒绝道歉,但愿接受其余3项要求。

  但该会经过与其他社区人士商讨后,有感“杂志道歉才是中心所在,以及有必要的”,故决定不接受《麦克琳》杂志只接纳平权会其中3项要求的建议。

  《麦克琳》杂志11月29日亦派出记者出席平权会记者会,但事后他表示,只是受命到记者会上观察,不一定报道记者会内容,更不会就事件作任何回应。但该记者对平权会向杂志提出的4项建议特别有兴趣。

  此外,多伦多大学学生及青年联盟亦就《麦克琳》杂志的文章举办论坛,估计有60名学生参加。

  青年联盟筹措人之李可盈表示,文章刊登后,曾有不少同学向她聊及此事,当中有人对文章感到愤怒。论坛的内容,除会仔细分析有关文章外,亦由学生及邀请的嘉宾分享有关被种族歧视的经验。

  利德蕙参议院批两文章 指报道内容失实造成族群分裂

  利德蕙参议员于11月24日在参议院就同月10日《麦克琳》(Maclean's) 杂志指出加拿大大学“太亚裔化”的文章,以及《多伦多星报》批评亚裔学生受父母逼迫进大学的报道,发表声明。以下是该声明全文:

  利德蕙在参议院提到,全加平权会认为该杂志将多伦多大学、卑诗大学及滑铁卢等大学内的亚裔学生全归类为“亚洲人”,难道说除了国际学生之外,他们都不是加拿大人吗?该会并指责此文章内容是散布恐慌并造成社会对峙心态的言论。

  《麦克琳》的文章指白人学生喜爱玩乐无法和勤学努力的亚裔学生竞争,白人家长及学生忧虑白人就读加拿大大学的机会因而减低。

  利德蕙问:谁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要去全国的大城市看看,就会发现市民来自全世界不同的族裔,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加拿大人,他们有资格凭成绩申请入大学。

  加拿大的未来须要勤学上进的学生开创,多年来在世界及全国大学均排名极高的多伦多大学,培育出极多优秀的领导人才,而大学校园不欢迎亚裔学生实在是一种极为荒谬落伍的观点,从何时开始我们的社会认为勤奋向学用功读书是个问题了?

  约克大学的Jeet Heer于11月15日投书《国家邮报》形容《麦克琳》杂志散布“可耻仇外”的言论,并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192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太犹太化”相比。

  多伦多大学校长倪德威说:“我们从未有学生抱怨过……亚裔学生对课外活动均完全投入,所以这种说法完全是不正确的。”

  最近由多伦多大学毕业的陈美玲(译音)表示《麦克琳》杂志的这篇文章是另一种“霸凌的行为”。

  利德蕙最后在参议院呼吁同僚群起谴责此等造成加拿大族群分裂的不实言论,得到热烈支持。

  麦克琳澄清标题争议 声称无种族歧视含义亦无意触怒他人

  《麦克琳》杂志发表文章标题(大学)“太亚裔化”(Too Asian)之后,引起华人及亚裔社区很大回响,争议愈演愈烈。《明报》刊出“加拿大亚裔律师联盟”的公开信内容之后,《麦克琳》杂志要求《明报》亦刊出该刊(同时亦刊于网上)的社论,以示公平。下面是《麦克琳》杂志所提供该篇社论的中文译本:

  Maclean's杂志年度的大学排行榜期刊,向来都是我们全年最受欢迎、和最受大家讨论的期号。我们两星期前推出的2010年版亦如是。除了对各加拿大大学进行广泛性的排行分析外,我们更研究现今大学生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有关文章包括学业压力,难相处的室友,选学校的抉择和性的问题。当学生告诉我们,种族已渐渐成为各加拿大学府的话题时,我们对此议题亦作出探讨。

  我们的记者Stephanie Findlay和Nicholas Kohler 跟大学生,教授和行政人员谈及校园里的种族平衡和它的含义。这篇文章名为“‘Too Asian?’: a term used in the U.S. to talk about racial imbalance at Ivy League schools is now being whispered on Canadian campuses—by everyone bu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who speak out loud and clear."(“太亚洲化?”:此名词乃美国在讨论各长春藤联盟学院里,对种族失衡问题的用语。现已在加拿大学府里也悄悄的讨论——只有学生们会高声及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见。)

  这篇文章引起巨大的回响,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读者意见可在本期Maclean's杂志的读者来函(第六页)看到。我们从互联网及其他媒体看到某些评论,他们觉得Maclean's刊登这篇文章,好像认同加拿大大学“太亚洲化?”(“Too Asian?”) 的言论,或我们对亚裔学生存有负面意见。

  这跟我们的立场完全相反。我们这篇文章所用的“太亚洲化?”(“Too Asian?”) 一词,是直接出自于2006年全国学院取录谘询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 的一个座谈会上。当时一班专家在研究美国各大学录取官员,正趋向视申请入学的亚裔学生为一个同质团体。

  证据显示,某些美国最有名望的学府已放弃以优点(merit) 作为录取学生的基础,取而代之以种族——和种族歧视——的方向作为录取基础。

  我们觉得某些美国学府趋向以种族作为入学录取的基础十分可悲,我们大部分读者亦同意。我们的文章提及加拿大大学收录学生不会把种族或信仰放在考虑范围。我们的立场是,这是最佳和唯一可接受的录取方式:优点(merit) 应作为入读加拿大高等学府的唯一准则,不论任何文化背景,各大学在取录学生时,都应优先考虑最好和最聪敏的学生。记者Findlay及Kohler在那篇文章中,这么写的:“Canadian institutions operate as pure meritocracies when it comes to admissions, and admirably so”(当加拿大学府收录学生时,他们纯以精英制为标准,这点值得加以赞许。)

  亚裔学生们以勤奋﹑天资和抱负,常赢得入读加拿大高等学府的资格。他们和其他成功人士都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佩,每位都是我们加拿大人引以为荣的一分子。

  最后,我们对这标题有一个补充,虽然“Too Asian?”(“太亚洲化?”) 这词是个问句,而且是出自一个权威性的来源,但它的确令很多人感到不安。我们曾预期这个用词会引起争议,但我们绝无触怒任何人的意图。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