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企业在非洲拓展互利共赢

2007年01月29日 10:03

   近年来,一些知名中国企业纷纷踏上非洲大陆,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同当地政经界开展友好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绩。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非洲大地,从西往东,由南到北,数不清的新兴地标式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都饱含着中国人的心血,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帮助当地人打水井、建学校、筑公路、铺铁轨、修电站、架桥梁……

  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苏丹国际会议厅自2005年4月正式移交给苏丹政府后,已先后成功举办了非盟和阿盟以及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首脑会议等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为苏丹的会议旅游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华为、中兴和中水电等企业在非洲的拓展也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公司为所在非洲国家创造了众多工作机会并提供大量技术培训,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树立了良好口碑。因此,中国企业在非洲所承接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广,形成了良性循环。

  中兴公司进入非洲市场只有10年左右,目前已在南非和安哥拉等国建立了15个培训基地,每年为非洲培训约4500名专业人才。中兴公司还成功地推行了非洲本土化战略——该公司在非洲的1100名员工中,约三分之二是当地人。记者在非洲采访期间,当地政府官员交口称赞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青年人越来越多

  这些年来,在非洲从事商务活动的中国青年越来越多,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华为和中兴在非洲的中国员工普遍都很年轻,有的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一两个月就来到了非洲。他们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个个能说英语,新东西学得快,对当地环境适应快,与当地人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这些到非洲闯天下的中国青年说,在海外工作压力更大,责任更大,但舞台也更大,特别是游走在不同文化间,能形成目光远大的国际视野。中兴公司在非洲的高管之一范虎说:“在非洲,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就有机会独立负责一个几千万美元的项目,你想这是什么样的机遇,会带来怎样的成就感?”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赵玉军也感慨道,他31岁就出任喀土穆炼油厂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重视以人为本

  描述10年前中方员工在非洲的生活,“艰苦”二字所涵盖的内容让人一言难尽,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尼罗河流经的麦罗维原本荒凉偏僻,但从麦罗维大坝动工时起,中国公司就提出了“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的口号,保证每间宿舍都有电视和淋浴,还开辟了篮球场、卡拉OK室、茶室、棋室和台球室等休闲娱乐场所。工地上还有一所由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院,为2000多名当地员工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非洲多位政府高官或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公司的工程质量丝毫不亚于西方公司,但成本却低得多。中国公司进入非洲使当地节省了可观的建设资金,也使当地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以往为西方国家所不愿问津的偏远农村建设获得了新进展,国家基础设施面貌大有改观。中国企业到非洲发展,形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徐剑梅)

 
编辑:王海波】
  相关专题:胡锦涛出访非洲八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