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出生湖南、定居纽约的作曲家谭盾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却以“一加一等于一”这样颇具哲理性的说法来回答他是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这一答案后面折射出近20年来全球文化的深刻变迁、中国的崛起,以及包括华人新移民在内的文化人对国际潮流的影响。
去年12月21日,耗资300万美元(约465万新元)和历经十年蕴酿的《秦始皇》,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这是该歌剧院120多年历史中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
该剧由奥斯卡奖获得者谭盾作曲兼指挥,谭盾与华裔作家哈金(美国书奖得主)编剧,张艺谋执导,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Placido Domingo)担演主角秦始皇。
最高票价为2500美元,但九场戏票销售一空。首演之后,包括《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大都给予正面评价。据报,《秦始皇》有望成为大都会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并可能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歌剧院上演。
东方文化元素与西方主题
《秦始皇》的轰动,不仅因为大都会歌剧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艺术机构,而也由于《秦始皇》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东西文化的水乳交融。
谭盾尝试通过长城和兵马俑这两个西方歌剧从未涉及的元素,来探索爱情、历史、权力、悲剧和希望的本质——这些西方歌剧永恒不变的主题。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体现在该剧的表现形式上。它融会了西方传统歌剧和川剧、京剧、秦腔等剧种的精髓,既保留了西洋歌剧的发声方式,但依然可以听出民歌的转调与戏曲的声腔。
谭盾是大都会歌剧院历史上第六位委约作曲家,他试图让作品兼具“阳春白雪”及“下里巴人”的境界,并指出电影和歌剧本就是一对天生的兄弟。
“歌剧就是原始的电影。瓦格纳、普契尼创造了一种移动的声音的文化。张艺谋也是如此,他拍摄电影的手法带有很强的歌剧色彩,他所做的就是让电影回归歌剧,或者说让歌剧升格为电影。”
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冲击也体现在演员身上。12月21日恰好是多明戈66周岁生日,而秦始皇也是多明戈在大都会歌剧院数十年演艺生涯中第一个原创性的歌剧角色。
在演出结束之后举行的首演庆功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习惯了唱西方歌剧,用谭盾创作的音乐扮演中国皇帝确实非常难。在排练过程中,谭盾给我看中国书法、水墨画,张艺谋给我讲中国历史故事、示范京剧唱腔,使我了解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超越东西方的“第三文化”
1924年英国诗人吉卜林写道,“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它们永不交汇”。直到20世纪末,美国学者亨廷顿仍然认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当代世界冲突的根源。
中国翻译家傅雷也曾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ies 彼此殊难融合交流。”
谭盾的成功事例表明,东西方文化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那些真正能够获得国际性声誉的华裔艺术家大都是能够深入体察东西方文化并超越这种差异的人。
傅雷之子傅聪对唐诗烂漫情怀的体察,无疑有助于他对萧邦钢琴曲的演绎。李安如果没有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的透彻了解,肯定无法进入奥斯汀的世界和当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心灵,从而拍出《感性与理性》或《暴风雪》的电影。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对民族国家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超越,构成了深具创造性的“第三文化”的基础和主要特征。它不属于某个国家和民族或东方与西方,而是在融合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谭盾对《卫报》表示,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他自己正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你可能将巧克力和香料放一起做成一道新菜,但如果这道菜中的巧克力仍是巧克力的味道,香料仍是香料的味道,对我来说就没有太大兴趣了。人们只会称赞我是一个勇敢的厨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我想要得到的却是一种全新的味道,一种既不是巧克力也不是香料的味道。”
因此,谭盾的一加一所得出的一是个全新的元素,而非前二者简单的综合。
第三文化的出现不仅挑战了传统的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令人反思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杂种”被认为是中文中最脏的十大词汇之一。它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纯粹、纯种的推崇,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互为交织的时代,这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当代文化的创意经常来自“杂种”的较为文雅的别称——混杂性(Hybridity),而它已成为一个褒义词。
文化创新的外在氛围
当然,能够超越东西方文化并进而创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他们不仅通晓双语和双文化,并且具备了世界的眼光。在构思《秦始皇》的头四年中,谭盾完全沉浸在西方歌剧之中,聆听了所有重要的歌剧作品,同时观看了这段时间里在大都会上演的几乎每一场歌剧演出。
谭盾说秦始皇自认是天下的皇帝,而他本人自己则要做“天下的作曲家”。他告诉美国记者,“我是一个中国版的马可•波罗。我来自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国度,然后在这里又接触到了一种传统。我让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拥抱。”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电影、音乐到美术的全面发展,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之外,有利的大环境也不可或缺。1950年代至1980年代冷战和中国的封闭极大地限制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到了20世纪末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它在国际上的崛起使其文化的影响力呈现出明显的同步增长;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兴趣亦大为加强。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人口、和观念急剧移动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有1亿6000万人居住在他们的出生国之外。1978年之后移居海外的数百万中国大陆新移民,正是这一国际性移民浪潮的组成部分。
与此前的华人移民大都是劳工或商人有所不同,新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西方接受正规教育(谭盾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对西方文化有贴切的了解。
当然,相关机构的支持不可或缺。十年前的谭盾并没有今天的卓著声誉,当大都会歌剧院艺术总监列文(James Levine)决定邀谭盾时并为此投入巨资时,他说这是大都会所做过“最冒险”的事。但是他同时指出,“这个东西方结合的产物,会最令人兴奋”。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