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海外侨胞的"及时雨":三招破解华文教育"三难"

2006年09月19日 08:38

  认字、写字和写作,海外学生视之为学中文路上的“三座大山”。作为“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中国侨联,多方向海外推介快速识字法、输入法和作文大赛三个品牌,反响热烈,被称为“海外华语教学的一场革命”

  在海外,无数华人家长用心良苦,坚持送子女读中文学校,有的每次上课驱车几十公里,风雨无阻。家长、学校、教师付出极大辛劳,虽然每周只上一次中文学校,仍有许多孩子将其当作负担。的确,在中文并非第一语言的环境里,认字、写字和写作这三道门槛,难倒了不少华裔子弟。

  能不能通过教学改革,使中文成为容易学的语言?

  神奇效果 华人惊叹

  日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中国侨联(欧洲)中文教育研讨会”,给海外汉语教学带来新信息。与会者包括欧洲17个国家94个侨团、侨校的200多名侨团负责人、校长、教师等。中国侨联在会期重点推介了“《中华字经》快速汉字识字法”和“数字王码快速汉字输入法”,大受欢迎。现场演示的效果,令人惊叹。

  《中华字经》主要创作人、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大学教授郭保华,介绍了目前正在国内推广的这套识字法,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的一批小学生作了示范。之前,来自北京的老师用5天时间,每天训练45分钟,在游戏、歌舞、呼喊的学习气氛中,这些在海外出生长大、以荷兰语为母语的孩子认识了近300个汉字!

  郭保华在演讲中用数字和事实说明,中文并非天书,难事可变得容易,关键是教师转变观念,多想办法。“这套教学方法的效果可概括为三个6:6岁的孩子用6个月的时间学会辨认现在小学六年级的汉字。当然,基本条件是,每天起码要训练半小时,教授方法也要跟得上。”

  “我们必须用汉语的方式教汉语,而不是用英语的方式教汉语。”郭教授认为,几十年来对汉语拼音化的推崇,在信息时代识字难的问题更突出了。在国内的孩子尚且觉得难,海外的华裔和外国人就更难了。其实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很好的识字方法,编写了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识字教材。鉴于此,郭保华等专家花了3年时间,用4000个汉字编写成一套识字韵文《中华字经》,没有一个字重复,四字成韵,朗朗上口。但他强调,不能认为有这套识字教材就能达到目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他的话使不少资深华文教师们受到触动,认为身在国外也应多关注国内的教改新成果,开拓思路,用于海外的实践。

  五分钟学会汉字输入

  研讨会上,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明教授向侨胞们演示了他发明的“数字王码”。他头一天下午找来两位华裔小学生,马上教他们打字,第二天在会上现场表演。结果,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中文输入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一名学生说,不认得的汉字,我现在也能输入。

  “数字王码”是曾经创造五笔字型的王永明教授于2003年发明的。它把汉字的笔画分别用6个阿拉伯数字代替,用数字就可以输入汉字,比拼音重码少得多。这对不熟悉汉语拼音、或者平时讲方言的海外华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王永明说:“用这种方法不会使汉字沙漠化,可避免华裔孩子只知道汉字读音而忘记了字形,从而让我们老祖宗的文字永远焕发光彩。”

  多方推广堪称“及时雨”

  作文大赛是中国侨联华教工作的另一品牌。从2000年开始,他们与中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世界华侨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至今已办了八届,每届都吸引几百万小学生参加,2005年达到最多,参与者有700多万人之众,影响十分广泛。

  参加欧洲华文教育研讨会观摩交流的侨胞认为,这次活动所推广的华文教育品牌,是对目前海外华教的有益补充。他们纷纷要求尽早在欧洲地区进一步推广上述识字法和输入法,尽快培训中文教师,以使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开花结果。在荷兰的会议结束后,拥有150多家中文学校的英国华人社会近日拟定计划,在明年举办下届研讨会。

  事实上,有关推广工作已在海外多地展开。据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本钧介绍,从2003年开始,侨联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等国家推广,反响很大。目前,马来西亚全国13个州有700多所学校(包括幼儿园),1万多名学生在使用《中华字经》学习中文,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美国洛杉矶和英国格林威治的一些中文学校也采用了郭教授的快速汉语教学法。有的侨胞跑很远的路来听讲座,很多是抱着孩子来听。

  侨联组织与海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网络,力所能及地服务于海外华文教育。如浙江省侨联开展“海内外百名学校结对子”活动,广东、北京、上海、云南、河北等地侨联,或组织双向夏令营,或组织教师交流,或协助海外侨胞子弟来华进修。各地侨联还支持一批志愿者到海外教汉语,或帮助海外华校推荐中文、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或组织名校的特级教师赴欧洲讲习。

  这些行动,被渴望文化支持的海外侨胞视为“及时雨”。正如一位聆听快速识字法讲座的华侨家长对国内专家所嘱托的:“为了孩子,你们一定要再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连锦添)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