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外交再迈亲民大步 百姓感受到脉脉温情(图)

2006年12月29日 17:08


6月3日,外交部第10个公众开放日,李肇星部长热情接待参观者。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述】中国外交再迈亲民大步

  除了担负“外交为国”重任外,中国外交正让老百姓感受到脉脉温情

  “救我们回去,这个恩情要记一辈子。”来自福建平潭的周建文说这番话时,眼里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今年5月29日,周建文与另外242名中国侨民一道,在中国外交部及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平安撤离发生骚乱的东帝汶首都帝力回到祖国。

  这只是2006年中国外交与普通民众亲密接触的一个侧面。

  时至今日,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在获悉当地局势发生混乱之后,中国老百姓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几乎都是“那里是否有中国人”,以及政府是否会撤侨。这种思维定势的形成,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外交这些年来悄悄的转变:除了担负“外交为国”的重任外,中国外交在老百姓心中正流露出脉脉温情。

  领事保护制度化

  在登机返回祖国之前,包括周建文在内的243名侨民已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逗留了两天两夜。“好在使馆向每位受损失的中国公民发放了200美元生活金,使大家度过了难关。”42岁的杭州人吴炳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当时使馆将侨民分为18个组,定时提供一日三餐,最后给每个人一个号码,以确保登机秩序和避免遗漏。为保证路上安全,使馆还特地联系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对方派出四辆吉普车,分两批将侨民护送到机场。

  在2006年,类似的场面还发生在所罗门群岛、黎巴嫩等地,在发生危机时,外交部与有关各方一道,成功将骚乱中受困的同胞送回国内。而就在东帝汶撤侨当天,外交部领事保护处正式挂牌成立。

  “顾名思义,设立这个处的职责就是加强对在海外中国侨民的保护工作。”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曾这样解释领事保护处的作用。

  其实在保护处成立之前,相关工作也一直有人在做,“领事保护设处将此进一步机制化、常设化了”。一组数字或可说明领事保护制度化的必要性: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只有20万人次左右,2005年出境人数则达到前所未有的3100万人次,是27年前的150倍。

  外交部开门迎客

  亲民的举措不仅体现在处理海外危机上,在国内,外交部对公众开放已经早有先例。自2003年9月开始,中国普通老百姓就有了走进外交部的机会,这一在中国各大部委中至今仍独此一家的亲民举动,使外交部赢得了越来越多公众的赞誉。

  “公众开放日”在2005年实现了机制化,每年举行两次大规模活动。2006年的活动分别于6月和10月举行,总共有近400人实现了参观外交部的愿望,并和外交部长李肇星面对面地交流。

  [1]  [2]  [3]  [下一页]

 
编辑:魏恒】
:::相 关 报 道:::
·中国2006:“儿行千里母担忧” 四度撤侨显新风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