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致公党跨海联侨文为媒

2007年01月25日 09:05

   10年来,各级致公党代表团多次赴海外访问,该党各级组织接待了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上万人次。以“侨”、“海”为特色的中国致公党,正在中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致力文化交流

  让中国歌中国戏唱响海外

  致公党中央常委、国家一级演员李羚是一位歌唱家,经常在国内外演出,但是直到今天,她还忘不了两年前的一场演出。

  2005年是中国和加拿大建交35周年,那年9月,致公党组织了一个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打品牌的代表团,先后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和莱桥市最好的文化艺术中心演出。中国功夫、川剧“变脸”、粤剧、黄梅戏、中国民歌等纷纷登台,吸引了众多观众。

  李羚记得当时的情形:“由于观众极为热情,主办方只好加卖站票。”她回忆说,演出时,演员的每次精彩亮相都引来台下观众“哇,太神奇了”、“中国功夫真伟大”的喝彩。一位老华侨激动地对演员们说:“你们的节目个个是精品,我的手都拍疼了!”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迟迟不肯退场,纷纷请演员签名,与“偶像”合影。

  近年来,致公党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在增进与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交流,增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令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熹至今难忘:“前年夏天,我们邀请了一个中美洲华裔青年联合会代表团来华访问。在杭州时,一位只懂西班牙语的华裔青年想买一把二胡带给父亲。店主得知情况后说:‘你们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了,还对中华文化这么眷恋,这把二胡送给你了,希望你们今后多回中国。’祖籍国人民的热情令这位青年非常激动,他表示今后会为两国交流多做努力。”

  “这种不间断的文化交流在华侨华人心中产生深层次的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和祖籍国更深的热爱之情。”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说。如今,致公党已与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社团建立了友好的联系与往来。自1997年以来,致公党各级组织以“致公党代表团”名义多次赴海外访问。同时,各级组织接待了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上万人次。

  推广华文教育

  鼓励华裔子女学习汉语

  不久前,一个华裔学生团参加了由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开办的北京燕京文化专科学校“华裔寻根之旅”活动。期间,每个营员获得了一方刻着自己名字的印章。对于原来不知自己中文名字的印尼、泰国华裔学生,这枚小小印章令他们激动不已。

  “这些年,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可让汉语零起点的学生在45天的课程中能认、读、说750个字、1500个词汇,并且在学习5节口语课后,就可以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打字。”北京燕京文化专科学校副校长潘汉亮说,当学生敲wo,出现“我”字时非常高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学校还指导他们用《中国通》软件学习汉语。一段时间培训后,学生们从刚来时听不懂看不懂,到课程结束时能听广播,看懂报纸的标题及电视节目中的部分字幕,会写一些常用字,并能给在海外的家长发中文的电子邮件。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尽管华侨华人在海外世代更迭,经历沧桑变迁,但只要他们还在讲中文、写汉字,他们的民族特征就没有改变,根的意识就没有泯灭。”在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杜宜瑾眼中,在海外推广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多年来,致公党从多方面入手开展华文教育,如培训华文师资、开设文化讲座、提供华文教材、输送文学著作和影视作品、为青少年开办夏令营等。

  2003年,应印尼华文教育机构的邀请,致公党中央组织专家赴印尼,免费为印尼各地近千名教师进行培训和开设讲座;2005年,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以燕京文化专科学校为依托,编印了系列汉语教材,为美洲中华会馆的华人青少年提供汉语学习教材。此外,致公党很多党员还直接从事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弘扬区域文化

  吸引更多海外同胞寻根问祖

  广东中山是著名的侨乡,从1996年开始,每两年世界各地的中山同乡就要举办一次恳亲大会,迄今已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香港、美国夏威夷、中山等地连续举办了6届。另据中山市侨务局统计,5年来接待海外同胞、港澳同胞到中山参加各种联谊活动包括中山“慈善万人行”,寻宗问祖人数达到4万多人次。

  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近年来,致公党中央与其他涉侨单位合作,相继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客家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等区域文化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中华传统和谐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而这些也为众多华侨华人所认同。在安徽考察徽文化时,考察团发现,徽文化的许多特征都显露着明显的“和合”传统。如“和为贵”成为徽州民间普遍尊奉的文化信条,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华儿女无论生活在本土,还是移居海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始终不渝,这种基于文化认同而产生的精神动力生生不息。”谈及对外文化交往的未来,罗豪才充满信心地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叶晓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