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可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媲美

2006年10月25日 10:40

  黄河流域面临一系列严重水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河床抬高、河势恶化、水污染持续严重等,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整个流域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在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黄河干支流的水资源量。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渐加剧,水土保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黄河水资源短缺之间的博弈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水文学研究组通过多年深入分析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解决黄河一列水文问题的有力措施甚至是根本措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其效果可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媲美。

  水土保持措施使治沙代价低,实现最大限度的拦沙,最小量的蓄水

  黄河治沙的主要可行措施有以水行(输)沙、调水调沙和水土保持拦沙,但不同类型措施的水沙效应差异显著。“水沙代价”可比较不同措施水沙效应的差异,其值为措施所拦蓄地表径流量与措施拦截的泥沙量之比,水沙代价值越大,说明其减少单位泥沙量所用径流水量越大。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沙代价具有明显区域分异,梯田、造林、种草、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平均水沙代价分别为13.72 立方米/吨、12.07立方米/吨、16.89立方米/吨和1.11立方米/吨,水沙代价平均值为10.95立方米/吨,即水保措施每控制一吨泥沙将减少地表径流量10.95立方米/吨。

  输沙用水量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黄河分水规划方案时提出的,也是中国特有。历经多年研究,认为:为不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进一步加剧,每年约需200~240亿立方米的输沙水量(主要是汛期洪水),平均每输一吨泥沙需水量(即输沙措施的水沙代价)为33~60立方米/吨。

  黄河小浪底水库的运用使人工调控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成为现实。黄河“调水调沙”被认为是消除地上悬河的重要措施之一。2002年~2004年的3次三次调水调沙措施的平均水沙代价为64.74立方米/吨。

  按照水沙代价最优的治沙目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就地拦沙水沙代价最优,河道自然输沙其次,调水调沙再次。但在黄河下游河已成“悬河”的情况下,调水调沙仍是一个不得已且最经济的解决方法。

  就地拦沙能有效减少输沙用水量,提高可供水资源量

  黄河可利用天然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但为减少泥沙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平均每年30%~40%的径流用于河道输沙。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就地拦沙能减少河道输沙用水量,从而增加黄河可利用水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约3.4亿吨,年均直接减少入黄水量约28亿立方米。参考河道输沙用水和“调水调沙”试验结果,下游河道输沙用水定额如按每吨输沙用水40立方米估算,水土保持措施减少的入黄沙量相当于每年可减少黄河输沙用水136亿立方米。再扣除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蓄水量,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总体可相对增加黄河可供水量108亿立方米,约为上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灌溉引水量(155亿立方米)的70%。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伟的跨流域人工调水工程,其东线工程设计调水300亿立方米(调过淮河的水量10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设为130~140亿立方米,西线工程为200亿立方米。如果完成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程,使进入黄河的泥沙减少90%以上,每年就可以节约输沙用水约220亿立方米,它的水资源效果可与在建的任何一条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相媲美。

  就地蓄水对黄河径流量影响较小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尤以中游的河口镇到龙门区间最甚,该区域也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地区,其水土流失治理的规模大、强度高、效益显著,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沙效应研究也最为深入。据研究,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水土保持主体措施使区间年入黄河的水量分别减少4.68亿立方米、4.86亿立方米和5.83亿立方米,平均占区间同期天然径流量的8.3%、10.0%和11.4%,占黄河流域同期天然径流量的0.8%、0.8%和1.1%,平均不足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1%。说明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就地蓄水所减少的入黄径流量占黄河径流量甚微。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拦蓄地表径流,降低洪水威胁

  水土保持措施改变了流域产流和汇流的下垫面条件,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一定程度将影响或根本地改变流域水文情势。采用流域对比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21条小流域、采用时间对比分析方法对佳芦河、大理河、清涧河、延河和皇甫川等较大流域以及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暴雨洪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在影响暴雨洪水方面,具有使流域产洪次数减少、产洪起始时间延迟、洪水历时缩短、洪峰降低及洪水总量减少。同时,由于黄土高原洪水、泥沙的同步特征,水土流失治理更使洪水产沙量显著减少。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还有其他工程不可比拟的综合效益,因此,是一项事关全流域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保障体系。针对流域水土保持中的一些重大关键问题开展综合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水土保持规划、实施与决策的科学化。强化国家投资主渠道,加大治理投入规模,提高单位面积治理投资标准,减(免)经济不发达地区治理投资匹配资金,使水土流失治理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穆兴民、王飞、刘国彬、李锐,均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人员)

 
编辑:吴歆】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