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世博研究 馆“藏”人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世博研究 馆“藏”人生

2010年08月25日 16:15 来源:神州学人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图书馆一角。 (高海涛/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吴建中,1956年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1992年获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出任副馆长和副所长。2002年1月至今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

  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有《21世纪图书馆展望—— 访谈录》、《21世纪图书馆新论》和《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等图书近20本。2001年被选为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同年,被任命为比尔盖茨基金会“通向知识之路奖”评审委员。2002年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全国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用现在进行时来记录历史

  当现代人被各种信息介质所包围的时候,依然有人像麦田守望者一样固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门前,罗丹的雕塑《思想者》静静地伫立。走进上海图书馆,或许你会被它现代、简约的设计以及丰富的馆藏所吸引。

  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图书馆是一个研究型公共图书馆,1995年10月,图书馆与综合性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机构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国内第一个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以下简称“上图”)。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吴建中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为给像他一样热爱图书馆的人提供一个思想的栖息地,不仅让图书馆在现代社会发挥信息智囊库的作用,并且将当下的生活尽可能地收入图书馆的记录中,从而在文明的传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2年,当上海展开“申博”时,吴建中敏锐地意识到,世博会将是上海走向世界的一次空前机遇和挑战。作为上图人,理应担负起责任。从2002年中国申博开始,吴建中每晚都要花几个小时搜索各种世博会信息。他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世博会信息小组,大量搜索有关世博会的各类资料信息,这些“世博”信息很快成为世博会筹办者们的重要参考。

  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之一,吴建中多次参与、主持世博会的国际和国内论坛,他善于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和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理念,阐述中国人对世博会的认识。

  世博会主题演绎是一个体系,贯穿一届世博会筹备、建设和开放的整个过程,世博会主题策划及演绎直接影响整个世博会成功与否。从19世纪末起,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主题,都要开展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策划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历届世博会,基本上都围绕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议题。1994年,国际展览局正式确立主题演绎体系并颁布一系列相关规则后,世博会的主题演绎体系真正建立了起来。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也是经过多轮筛选,几年磨砺,才提炼确定下来。最后定夺时,课题组请来了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和英汉大词典的专家们,最终敲定了“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专家们认为,这个句子简洁易懂,而且“better”这个词感情色彩比较强烈,应用比较灵活,含义明确,语意温馨,英语国家比较容易接受。

  2002年12月3日,上海历经4轮激烈竞争,最终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是制胜的关键之一。

  人、城关系,在东西方文化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更是言简意赅:“城,以盛民也。”在今天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城以盛民”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将“城市”纳入世博会的视野。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年》,全球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的比例将达到70%。快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

  在主题演绎师们的精心策划下,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分列为人、城市、地球、足迹、梦想这5个概念领域来表现,由此设立的世博会5个主题馆,紧密围绕5个领域展开。上海世博会为汇聚全球智慧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重大挑战提供了一个舞台。

  “上海世博会要向世界证明,‘和谐城市’的理念可以为城市化带来解决方案。”吴建中相信,‘和谐城市’是包容的理念,上海世博会给予中国人展示积极理念、积极心态的良机。”

  世博研究源于多年工作积累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国内也悄然兴起了世博研究的小热潮。在吴建中看来,对世博会历史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正因为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我们才会全面地去研究世博会。但由于对世博会了解不深,而且由于资料比较分散,很多问题或者谜点需要我们一一去解开。”

  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吴建中的带领下,收集、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世博会的书籍,在上海图书馆还辟有专门的阅览室展出。吴建中以一位学者的严谨,考证出广东人希生是有据可查的“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正是这位希生广东老爷赫然出现在英国画家塞鲁斯一幅有关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油画中,这表明150年前,中国人就参加了世博会。随后,吴建中相继出版了《世博文化解读》、《上海世博会看点》等书籍,多方位解读世博会。上海图书馆下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世博读本》,该书是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以来较为全面、系统介绍世博历史、世博文化和上海世博相关知识的普及型大众读本。

  吴建中说:“这些年来上海图书馆对世博会的参与度是很高的,有几十位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世博项目,为世博筹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确立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应有的社会地位。我的世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知识背景。我最近出版的《世博文化解读》汇总了我近年来对世博会的研究,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提出了‘进步、创新和交流’的世博会核心价值体系。这要归功于我多年来养成的‘图情式’的观察问题视角,也就是说,梳理出每一事件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关联度,然后将它们串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过去对世博会的研究要么是片段式的,专门研究一届世博会,要么是分野式的,专门研究世博会的一个侧面,很少有人关注世博会的分类体系。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背景的人看问题往往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喜欢从高处望下看,也就是全面、系统地观察问题。所以图情工作者写综述的能力往往不亚于学科专家,有时甚至超过学科专家。这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优势,也是图情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