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健康》9年专家阵容答你99问(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时尚健康》9年专家阵容答你99问(4)
2009年06月24日 10:05 来源:时尚健康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心理】

  Q:如果只有10分钟时间,用来做一件让自己高兴起来的事,您的推荐是什么?

  杨凤池:放大声音听两支喜爱的乐曲。

  丛中:喝杯咖啡;给最想念的朋友打一个电话;到办公室外走一走,看看天空和绿树。

  方新:这个么,每个人不一样。有人听音乐,有人做几个瑜伽动作,有人翻翻《时尚健康》杂志,或者试试新买的衣服……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去尝试和发现那些能让自己感到愉快和放松的“妙招”。

  李子勋:如果只给我10分钟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一般我的做法是先在思想上准备接受让人烦心的事,我会想想,如果这样的事或者境遇对自己也有一个好处,那会是什么呢?然后我会创造一种让自己舒服的解释,放弃心中原本让自己不开心的解释,做一两个深呼吸。

  如果推荐给别人一个10分钟之内高兴起来的方法,建议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小把件,有事无事把玩一下,和它心灵相通。烦恼的时候,握着它自己的心境就会慢慢平息下来。我有一块晶莹剔透的雨花石,和它相伴已有四个年头,我喜欢它,欣赏它,平时对它投注了大量的愉悦心情,当我烦恼的时候,握着它瞬间就可以回到自己与其交汇互通时的那种心景,心情很快就沉静下来。石头是自然之物,它的生命在地球上也许有几亿年,它存储的自然信息非常丰富,这些信息对慢慢脱离自然的人类来说是种滋养,因此我首先推荐的小把件是石头。

  唐登华:如果正烦着,可以想象着那个最让你郁闷的人发生了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比如你最讨厌的上司当众摔了个大跟斗。如果正高兴着,那就停一停,静一静,用这段时间认真地体验一下这种高兴的感觉。我们已有太多的愉快感觉,被淹没在日常生活的忙碌当中了。

  贾晓明:回想过去曾经历过的一件高兴的事,这样最容易唤起大脑和身体中与这件事相关的情绪记忆。当它以画面的形式出现我们的脑海里,相关的快乐情绪也随之被调动起来了。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Q:经济危机下,怎样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A:面对经济危机的现实,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能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不怕任何风暴,总能面对现实,从容应对。

  有一位美国心理卫生专家曾描述了心理健康者的状态,当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人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几乎热爱生活的每一项内容,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愉快,从不浪费时间去埋怨或者幻想。”生病、遇到灾难、遇到金融风暴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却不会因此而整天长吁短叹,而是积极努力,改变形势,并从中获得乐趣。是不是失败了,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意义丧失了?其实就是未知事件才更有探索的价值。当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强的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遇到灾难时我们怎么跨越,这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命是有意义的。

  “他们从不因往事内疚和后悔,但是他们也承认做过错事。”承认就是接受现实,接受现实就有机会改变。“这些人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和将来,无论何时都珍惜眼前的时光。”他们不为未来忧虑和担忧,忧虑是愚蠢的生活方式,必须以现实的生活方式学着改变。?“他们能不加抱怨的接受自己,无论自己处于怎么样的状态。”你有一千万赔了六百万还能接受自己吗?你一共就二十万全赔了能否接受自己?人是最重要的,钱是次要的,钱是人类创造生活的符号,其实不是钱越多我们的感觉就越好,只是我们“觉得”越多就越好。

  “他们不怕失败,胸怀宽广,不崇拜偶像,爱惜自己,他们以发展为动力,不刻意追求幸福,他们只是生活,从生活当中自然得到幸福。”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于压力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变数上。外部事件的压力源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期望、需要、价值观和认知方面,从而改变所感受到的压力。

  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包括控制饮食,改善睡眠。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参加一些运动,身体里多余的能量发泄出去了,负面的情绪也会减少。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专家

  唐登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

  Q:面试前心情很焦虑,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因为我实在太想得到这份工作了!怎样不让紧张情绪影响面试表现?

  A:一份工作越吸引人,我们就越想得到它,内心就会越焦虑,这就跟约会一样,我们越喜欢人家就越紧张。要接纳这份人性的自然反应,不要强求自己不许紧张。

  另外,无论紧张到什么程度,无论这份紧张会对面试造成什么的影响,一定不要回避,也就是说一定要去参加面试。

  对紧张本身造成的结果其实不用太担心。其实,紧张会让我们更专注,更能调动起我们的能量,也会在面试中显得你很在意这份工作,从而给人留下值得信任的印象。

  把注意力放在怎样迎接面试的任务上,比如怎样准备,怎样着装,怎样回答问题,而不是集中在紧张的感觉上,哎呀自己又开始紧张了,心跳得利害,手也在出汗……这只能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让紧张一步步升级。

  最后,接纳对结果的不确定,很多事情,即使我们再不紧张,发挥得再好,也不一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即使我们没有被录取,也不意味着自己就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今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本来面试就是一个双向选择,把自己的能力如实地反映给对方,让对方匹配,如果没有录取,也许自己的专长和潜能不在于此。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