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瞭望》专访财政部官员:中国还存在发债空间

2003年07月03日 14:10

  中新网7月3日电 目前,学界有观点认为,考虑到社会保障欠账和银行呆账等隐性债务,中国的财政负债已经达到了国际警戒线,应该控制国债发放规模。对此,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虞列贵在接受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诸多因素说明中国经济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虞列贵指出,2002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为3%,债务率为18.3%。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整体实力情况看,仍在国家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GDP连续5年保持在7%~8%;财政收入“十五”期间每年以2503亿元的速度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02年达到18.5%;居民储蓄率高,2002年底居民存款余额达8.7万亿元;银行存贷差较大,2002年银行存贷差达4.18万亿元,资金宽裕,且发债成本低。

  他认为,上述因素说明中国经济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虞列贵表示,中国财政部一直高度重视并防范财政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中国增发的长期建设国债,均是10年期以上的超长期国债,而且利率较低。二是调整支出结构,利息列预算支出。自2000年开始,将国内外债务利息支出列入经常性预算之内,确保每年的债务利息能按时清偿。如2002年预算安排国内外债务付息预算为684.76亿元。三是财政赤字都是建设性赤字,经常性支出都是盈余的。四是对国债资金投向严格审核,加强对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些隐性债务,如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坏账和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缺口等,中国政府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虞列贵透露,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大国债资金使用结构的调整,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向结构调整倾斜,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发展。同时,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装备国产化以及一部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国债投资贴息,最大限度地带动和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从而真正起到国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针对存在的国债资金闲置、挪用现象,虞列贵说,尽管国债资金闲置、挪用现象属于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张明

相关报道:减少银行及国家风险 中国将批准私企发债券 (2002-11-11 14:23:20)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称将逐步放开债券利率核定 (2003-07-01 09:23:5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