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朝鲜停战协定50周年 中方和安南吁恢复北京会谈

2003年07月26日 11:21

21国老兵聚集参加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

  安南呼吁美朝等有关各方早日恢复北京会谈

  中新网7月26日电 在朝鲜停战协定签署50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时间25日发表讲话,呼吁美国和朝鲜等有关各方早日恢复北京会谈,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安南说,1953年7月27日签署的停战协定结束了朝鲜战争及其造成的苦难和流血。但是,50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当前有关朝核问题的争议提醒人们,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将对朝鲜半岛人民及其所在地区和全世界带来危险。

  安南强调,解决朝核问题及相关的安全问题应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说,朝核问题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而目前也的确存在和平解决的现实可能性。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其所在地区的有关国家均表示愿通过和平手段共同努力解决朝核问题。

  安南呼吁国际社会为朝鲜半岛实现统一与永久和平进行持续的努力,并重申联合国将在这一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方希望朝核问题第二轮北京会谈尽快举行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五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近日表示,中方希望朝鲜核问题第二轮北京会谈尽快举行,但这也需要与有关各方协商。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最近按惯例休会一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本周先后回答了媒体的电话采访。

  孔泉指出,关于朝核问题,谈比不谈好,符合各方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中方希望并且相信有关各方能够以积极的政治意愿,继续致力于推动对话进程。

  孔泉还表示,中方在此问题上与有关各方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中方将继续利用各种渠道,为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作出不懈努力。

  新闻背景:朝鲜停战协定走过50年

  中新网7月26日电 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朝中方面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方面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布为期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停战协定的签订驱散了战争的硝烟,恢复了战前的平静。50年来,停战协定阻止了战争的再度爆发,维持了朝鲜半岛的停战格局,确保了朝鲜和韩国的和平建设,维护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的和平局面。停战协定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朝鲜半岛在保持和平的同时,曾被东西方冷战的阴霾所笼罩,并经历了冷战后动荡的国际局势的冲击。战后50年,朝与韩美军队相互对峙,相互防范。全长246公里的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沿线埋设有百万枚地雷,双方先后提出126万个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不稳定的形势阻滞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使南北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朝鲜停战协定使朝鲜半岛保持了50年的停战机制,但停战机制本身也遇到过挑战。1994年,因停战协定有关各方的歧见,按停战协定规定设立的军事停战委员会名存实亡,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不复存在。目前,在停战村板门店形成了朝美将军级会谈机制,它事实上履行了按停战协定规定应由军事停战委员会履行的职能。由中美朝韩参加的四方会谈未能就将朝鲜半岛停战机制转变为和平机制作出安排。因此,在朝鲜半岛维护停战机制、寻求建立持久和平的机制,仍是有关各方的长期任务。

  经过长期对抗的朝鲜半岛南北方痛定思痛,开始探索通过对话实现和平的道路。31年前南北方发表的《南北联合声明》、11年前签订的《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合作协议书》、3年前南北首脑签署的《南北共同宣言》先后确认对话、合作、和平与和平统一的基本原则,奠定了朝鲜半岛实现和解与和平的基础。经过南北方的共同努力,双方从对话、交流与合作中赢得了和平建设的时间和实际利益,推动朝鲜半岛局势迎着艰难与曲折不断走向缓和。

  近年来,在维护停战机制的前提下,朝鲜半岛南北军方的合作以及军事分界线两侧的交往迈出了新的步伐。双方国防部长举行了会谈,军事当局间开设了直通电话,军方为交流与合作而频繁接触。尽管双方之间偶尔发生一些冲突事件,但军事分界线沿线的军事对抗事件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跨越军事分界线的交流、连接军事分界线两侧的铁路与公路、开辟临近军事分界线的金刚山旅游区和开城工业区,是朝鲜半岛停战机制良性发展的结果,正在为朝鲜半岛的和平添砖加瓦。

  当前,朝鲜核问题成了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最大问题。解决朝鲜核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朝鲜核问题引起的对抗,无疑会损害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共同愿望。如果说50年前朝鲜战争参战各方通过谈判实现了停战,那么50年后的今天,有关各方同样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在朝鲜核问题上的争端。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符合有关各方的利益,必将为实现朝鲜半岛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张锦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