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德开展科技合作25年 磁悬浮等工程硕果累累

2003年10月14日 08:48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三日电(记者齐彬)上海磁浮示范线工程、秦始皇兵马俑彩绘保护、建筑声学、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中德开展科技合作二十五年来,成果丰硕,对两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九七八年十月,中德两国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两国建交后开展实质性合作的第一个协定。协定以官方合作的形式为两国科技界交流开辟渠道,科技也成为创建和扩大中德合作关系基础的先驱。中国科技部与德国教研部今天上午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举行活动,庆祝协定签订二十五周年。

  据中国科技部有关官员介绍,二十五年来,在中德科技合作协定的引导和促进下,两国科技关系呈现多方面、多层次的持续发展势头,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形式日益多样,现合作领域已涉及航空研究、海洋研究、制造技术、新材料研究、环境与生态、文物保护等二十多个领域,在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在两国科技部门的推动下,中德科技合作日渐集中于高技术领域,如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真正实现了二+二的合作模式,即双方各有一个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合作,或至少一方有企业参与,这既部分解决了两国开展科技合作的资金,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中德科技合作的一个新发展。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今天的庆祝会上指出,德国是欧洲的经济技术大国,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发展中大国,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飞速壮大,与国际社会的不断融合,中德科技合作的前景将无限美好。他表示,随着中德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科技成果的在经济生活中的利用将取得更大成绩,从而为两国以及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技术和各个领域的交往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闻育旻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