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奥运与大国风度:不要赢了比赛输了语言

2004年09月03日 10:19

  当中国篮球队败给意大利队后,一个很有名气的体育评论员刻薄地写道:“姚明痴痴地走,像一个失去灵魂的人……他身后是同样一群没有灵魂的人,行尸走肉般从狭长的走道向更衣室走去,不,这个时候可能用‘逃去’更为合适。”一些激情的球迷把这场比赛上升为“国家耻辱”,“早点滚回家”的骂声不断。

  还有善于拾捡西方人牙慧的“酷评者”说,中国篮球一直安心于“第三世界”,不思暴富。(第三世界在西方人眼中大有贬义,是贫穷和愚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眼中,则有团结进取的褒义。毛泽东用这个词总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可没有自我作践的意思)。赢了才有灵魂,输了就成行尸走肉。当运动员的背后顶着如此刻毒的刺芒时,谁敢去参加比赛?难怪中国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同行都要大。

  说也怪,当所有伤害自己球队的恶语说完后,男篮似乎反倒没包袱了,在同世界锦标赛冠军塞黑队比赛中居然“有了灵魂”,挺进了八强。而这时,风向急转,褒扬之声狂热到极点:真有点像古希腊传说,赛场只要1秒钟没有结束,什么奇迹、什么神话都可能发生。“姚明挽救了中国篮球,奇迹般掀翻世界冠军”。“这场经典的‘永不放弃’的一战,将加载史册!”

  语言是国民心态的自然流露。奥运会上这种大起大落的狂躁语言,是不是反映着部分中国人的心态?有时极度膨胀,有时妄自菲薄;有时趾高气扬地宣称中国人已处在继汉唐清之后的“第四盛世”,而有时又垂头丧气地说“等中国强大了”再如何如何。但是,无论从人口、地理讲,还是从历史、文化说,中国都是一个大国。大国公民应当说大气的话,应当保持稳健的心态。在奥运会这样全方位展示国家文明形象的盛会上,中国人可别赢了比赛输了言语,让世人有“小家子气”的闲言。

  语言代表文明程度

  毋庸置疑,奥运会是容易让人激动的看台。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有说气话疯话的可能。它是竞技场,夺冠是所有运动员的向往。但同时,奥运会是世界各国增进和平与友谊的聚会,任何带有仇杀气息的言行都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甚至引起外交纠纷。媒体报道可以起到“镇定情绪”的作用。在西方国家,有失体面的疯话常被媒体严格的“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法则过滤掉。“政治正确”,意味着新闻报道的每一个字或词都不能伤他人的感情,都应该体现基本的文明程度。应用在体育上,就是你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伤害他人的感情,既包括比赛的对手,也包括自己的同胞。

  2001年9月英格兰足球队以5比1狂胜德国后,英国一家小报用二战语言比喻球赛,结果遭到德国人的抗议。那篇报道,被英国媒体斥责为“最无新闻原则、最失文明水准的垃圾”。不过,我们从奥运报道中却时时读出失望。中国和意大利的花剑团体决赛,裁判的偏袒,让中国队失去了金牌,这是令人愤怒的,国际剑联主席把这场比赛称作“执法的耻辱”。裁委会中,来自德国的官员与国际剑联主席的当众争吵和冲突,更有损德国和奥运会组委会的形象。

  但中国人的表现又如何呢?有个中国教练不屑地说:“意大利队能叫什么剑客,他们对得起这两个字吗?有这么泼皮无赖的剑客吗?”可以理解他的愤愤不平,但我多希望他没有说出这几句话。这样的泄愤,似乎与大国国民的气度不相符合。裁决不公,有各种渠道申诉,何必如此大动肝火地骂街。而中国的记者,居然把这样不大文雅的话实录。还好,外国记者汉语功底欠佳,更不会理解“泼皮无赖”一词中潜含的仇杀气息。否则,不知道他们会怎样评说中国教练的涵养。

  从容讲话谨慎报道

  在奥运会这样大型国际活动中,每个参与者,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新闻记者,都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精神风度。

  中国羽毛球选手张宁和荷兰选手张海丽争夺冠军的那场比赛,的确精彩。张宁获得金牌后说,这块奥运会金牌的分量很重很重,因为是从张海丽手里夺来的,“他们两个在十年前结下的恩怨,能在奥运会以这样的方式和结果来了结,你说能不爽吗?”张宁的喜悦可以理解,笔者为她的坚韧拼搏鼓掌鼓痛了手。但她讲话却不很大度,给人一种“拼劲来自个人恩怨”的印象。体育比赛有输有赢,输赢皆正常,用不着记怨记仇,一场带有荣誉色彩的游戏(game)而已。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家报纸进而以“巾帼报仇十年不晚”的标题加以煽惑,把张宁的拼搏精神解读为暗藏杀机的“报仇”,正可谓“赢了比赛,输了语言”。也许,中国运动员是纳税人的钱养起的,所以把拿金牌看成参赛的唯一目的。

  实际上,奥运会是展示一个国家整体风度的多棱镜面,包括礼仪、教养、度量等。中国女垒输给日本队后,读者从报道中读不出败北之后的达观和从容。“2008年,一定要收拾日本!”媒体这样反映女垒球员的反应,其中的不稳重一点不亚于亚洲杯足球赛决赛时打出的抗日旗号。对日本人不反省侵华战争灾难,对日本高官继续朝拜靖国神社,对日本继续霸占钓鱼岛,中国人做出怎样的抗议都合情合理。问题是,在体育比赛中喊几句气话就能让日本心回意转?就能收复钓鱼岛?

  在全球性的“让政治远离奥运”的潮流中,如此没有城府地直抒胸臆,会给其他国家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最为荒诞的是,一些人用市井恶俗评说体育的文字也在媒体上大行其道。比如,“四年了,中国篮球就像一个‘缺少富人野心的穷人’一样,就这么‘小家小国’心态的平庸下来,直到奥运会上一败涂地”。看来,这个“高论者”很想不平庸地暴富,孰不知他自己就是一个俗得烂熟的小国寡民。媒体让这样的滥调出笼,是不是有失水准?

  不要忘记,下一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已把中国代表团在雅典的表现看作北京奥运会的彩排。我们不妨提醒,大国要行大国之举,讲大度之话。“从容讲话,谨慎报道”,也许能体现更高层次上的“政治正确”。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文/陈冰

 
编辑:刘琼】
:::相 关 报 道:::
·国家奥运金牌选手访港临近 香港再掀“奥运狂热” (2004-09-03)
·国家奥运金牌运动员9日访澳门 将获何厚铧接见 (2004-09-03)
·广东汕头五十万元 重奖奥运冠军胡佳、马琳 (2004-09-03)
·广州一旅行社组织千名游客赴港亲睹奥运冠军风采 (2004-09-03)

专题网站:2004雅典奥运会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