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中新记者专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综述:莫让中秋月饼变了“味”

2004年09月22日 14:56

  中新社长沙九月二十一日电 (刘双双)水果月饼、蔬菜月饼、海鲜月饼、茶叶月饼……中秋临近,长沙市场上月饼不仅口味层出不穷,包装也是尽显奢华,某国际大酒店近日就推出了价值六千元的纯银月饼。这已被商家和社会“异化”的中秋月饼,似乎离它本身的意义越来越远了。

  中秋之夜,举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人们把月饼当作团圆、吉祥的象征,这是其中秋文化的本源。可是,如今这种文化情结却被商业味和送礼攀比的社会风气越冲越淡。本是充当中秋主角的月饼却沦落为配角,送月饼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饼”。

  看准了中秋这一契机的商家,为满足各种市场需求,竭尽月饼“创新”之能事。在长沙各大商场,记者看到月饼包装盒从纸盒、铁盒升级为红木盒、水晶盒等,样式有提篮式、果盘式、书册式等,而其搭售的礼品从茶叶、茶具到高级洋酒、手表、镀金刀叉、玉器,令人眼花。如此精心“装扮”后,月饼身价陡增,一盒价值几十元钱的月饼卖到了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天价。这样的月饼只能让普通消费者敬而远之。

  据五一路某商场营业员介绍,天价月饼的销售情况却十分可观。随着中秋节的逼近,售价从三百八十八到三千八百八十八元的高档月饼每天都能卖出几盒。大多是企业或团体集体采购用来送礼的,在此情况下,月饼自然是不会嫌贵的。月饼的高档化、公关化使其成了一种冠冕堂皇的送礼方式,成了社会上某些人攀附权贵的一种工具。

  现今的中秋月饼促销比节日本身更显热闹。月饼成了商家大打促销仗、打高档仗的战场;成了送礼人尽显奢华之势、相互攀比的战场;成了与普通老百姓渐行渐远的“中秋文化”。业内人士呼吁“中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有月饼的中秋,更需要有文化的中秋。”

 
编辑:孙何璞】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