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审计公告牵动各方神经:今年审计为何这样热

2004年09月25日 09:50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 题:中国审计公告牵动众多神经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中国国家审计署昨天公布了首批十一部门单位和四地方政府整改情况,消息一经传出,就迅速被此间的报纸、网站转载。一些网站论坛里,与此相关的帖子也是纷至沓来。

  从年初开始,中国媒体上刮起了一阵所谓的“审计风暴”。来自审计署和被审计单位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以最快时间见诸于报纸、电视屏幕。

  按照惯例,审计署会在每年年初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总结上年审计工作,其中也难免会提起一些被查处的案件。同时还提出本年度工作重点,这里面也会提到一些将要审计的单位。

  每年六月份,同样按照惯例,审计署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上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今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还列出了一个被媒体称之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

  媒体也会在此时,就此对外作一些相应报道。被审计署提到的那些单位,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很紧张,有的还会通过一些途径希望媒体在报道审计工作会议时,不要提到他们。那些被列入“审计清单”的,自然就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

  自今年六月李金华做完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后,被提及的单位很快就作出反应,要么认为根本不存在,要么就表示“不清楚”、“不知晓”或者“不便说”。有的还与国家审计署打起了“口头官司”。

  而在昨天,审计署公布了首批十一部门单位和四地方政府的整改情况。通告中称,今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好于往年。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揭露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同时,还注意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管理,有些已取得初步成果。

  在这场所谓的“审计风暴”中,审计署开始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注重舆论监督作用。李金华称,从下半年起,审计署将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告的力度,逐步形成一项经常化的制度,力争尽快做到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地方审计机关也要逐步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试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过去只有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年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才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审计署,如今时不时地对外公布一些被审计的案件。一些原本在内部消化的案件,更多地被公布与众。这不仅叫那些被审计单位提心吊胆,也让媒体整天很紧张,生怕露了新闻。

  对于今年的这场“审计风暴”,此间专家认为,其实此前中国审计部门也经常查出不少大案,但由于没有及时向外界公布,因此并没有引起如此关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这也是今年审计如此之热的一个原因。完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审计风暴三个月 整改战报公布 (2004-09-24)
·中国《中华文摘》文章:“审计风暴”再追问:大案要案结果如何? (2004-08-27)
·以“围魏救赵”应对“审计风暴” (2004-08-12)
·审计“风暴”暴露体制“软肋” (2004-08-06)
·“大鱼”安然无恙,审计后怎能不了了之! (2004-07-22)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