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600公里黄金旅游线:三峡游流淌千年的文化之旅

2004年10月03日 13:24

  中新社重庆十月二日电 题:三峡游,流淌千年的文化之旅

              中新社记者 范卉

  国内似乎还没有哪一个旅游点能像三峡这样能引起那么多的关注。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这条六百公里的黄金旅游线总在不断制造新的热点。

  三峡游游些什么?一直以来,三峡就以其“雄、奇、险、秀”的自然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而事实上,三峡的历史与文化景观更加令人神往。屹立江边的石宝寨古建筑、张飞庙、白帝城、大昌古城……就是一本本活的史书,引人入胜。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宝寨塔楼,依山傍势,飞檐层翼,自古就有“江上明珠”的美誉。整个建筑十二层,高五十六米,全是木质结构,没有用一个钉子。三峡工程二期蓄水一年以来,石宝寨已成为四周环水的小岛,宛若江上盆景,吸引着四方游客。

  云阳境内的张飞庙,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在搬迁时,新址距离新县城的远近、超出新水位的高度都十分考究,就连古庙周围百余棵百年老树也被一同搬迁。

  在三峡众多文物中,让游客最感新奇赞叹的莫过于“悬棺”。蓄水后,三峡水涨船高,两岸山崖缝隙中的古老悬棺离游人近了,抬眉轻望,千百年前的往事便扑面而来。

  三峡之旅不仅是文物之旅,也是“文人之旅”。相信每一个准备游览三峡的人都会温习这样一首诗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传唱千年的诗句至今还激发着游客神游千年诗城白帝城的灵感。

  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峡江沿岸猴群出没,若隐若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仙遗风今又重现。

  究竟有多少文人骚客在三峡留下墨宝,如今已很难有准确的统计。“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在昭君故里,人们诵读着杜甫的诗句;“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在屈原家乡,人们祭奠他的情操。三峡之旅,一路行走,一路吟唱,一路感受诗人仙骨。

  三峡之旅也是地地道道的巴楚文化之旅。三峡库区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足迹和新石器时代居民的遗址,这里记录着古代巴人的勇武,闪烁着楚文化的光彩,保存着两汉的繁荣和三国的悲壮。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各地文化的交汇点和交流大通道。

  三峡独特的“鬼文化”亦让游客驻足流连。“鬼城”丰都是一座集道、佛、儒教文化为一体的鬼文化艺术宝库,据说人死后都会到这里来接受善恶评判,被称为中国的“神曲之乡”。

  三峡的另一张名片纤夫石则记录了这里独特的峡江文化。自古以来,裸夫拉纤便是三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神农溪,纤夫们拉起纤绳,唱起峡江号子,让游人仿佛回到久远的年代。

  畅游三峡,赏的是美景,读的是历史,感受的是文明古国流淌了千年的华彩篇章。(完)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2004年“十一”黄金周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