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讯:僰人故地觅遗踪 神秘悬棺让人叹为观止

2004年10月04日 17:29

  中新社宜宾十月三日电 题:僰人故地觅遗踪

  作者 张华

  四川宜宾兴文县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消失的民族——僰人的故地,兴文也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今年国庆期间,八方嘉宾纷至沓来,探访其神秘的僰人文化和独特的苗家风情。

  从兴文县城出发,沿着九曲回环的山路行来。金秋时节,道路两边依然草树葱茏,山花烂漫。

  十五公里的路程转眼即至,“石海旅游村”高大壮观的石门洞出现在眼前,门洞内游人川流不息。悠扬的乐声飘来,悦耳动听,导游说,这是热情好客的苗人吹着芦笙,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兴文石海洞乡世界闻名,游人来此不可不看。离门洞不远,有一座堪称“小石海”的地质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很多宝贵的地质标本。

  沿着依山而成的青石路再往前走,但见一角屋檐在形态多姿的石林中飞起,这就是“天下第一,千古苗寨”。占地一万七千多平方米的苗王寨,是以传说中的兴文苗族首领——“川南苗王”住所为蓝本,并融入四川苗族传统民居和湖南、贵州等地苗族建筑风格而设计的。整组建筑全木结构,青砖铺地,树皮盖顶,错落有致,与周围层峦叠嶂的群山、茫茫石海构成一幅古老别致、风格独特的苗家生活画卷。

  苗寨前,一群苗家儿女身着漂亮的苗族服饰,吹着芦笙,跳着欢快的《踩山谣》。台上,动人的舞姿、悠扬的乐声、甜美的歌声;台下,上千名游客品着醇厚的苗家米酒,尽享口福、眼福,不时响起阵阵叫好声。

  领略了苗家的风情,峰回路转,来到令人神往的僰寨。整座僰寨建在一座悬崖绝壁之下,国庆期间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平时安静的寨子变得热闹非凡。

  据兴文县县长兰祥义介绍,“僰人”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春秋时出现于川南,战国时建立了僰侯国。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朝时兴文县就有“僰人”存在。明朝建武年间“平蛮”时,“僰人”被围剿,至万历年间整体消亡。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对古僰人遗迹进行了修缮。

  近年来,苗家利用当地的资源敞开山门,大办旅游,许多魅力十足的表演呈现在世人面前。古僰人最擅长的“上刀山”十分精彩。记者看到,僰寨前的广场上树着一根十几米高的钢管,上插几十把钢刀,“刀山”赫然在前。苗族汉子龙小虎向游客要来一个矿泉水瓶子,就着刀锋轻轻一划,立刻断为两截。然后,他赤足运气,手脚并用,“噌、噌、噌”,眨眼间就爬到“半山腰”,忽然一个“倒挂金钟”,许多游人吓得尖叫起来。这还不算最精彩,龙小虎爬到“山顶”,一个“金鸡独立”,稳稳地站在刀上,赢得热烈的喝彩和掌声。

  在僰寨,古僰人的部分生产工具、兵器、生活器具、祭祀用品等珍贵的文物保存完好。在僰人的祭祀房里,桌上摆着一个特大的带角牛头骨,几名外国游客兴趣盎然,纷纷与其合影。

  抬头看去,僰寨后面的悬崖峭壁上,离地几十米处,横插着几十根木棒,上面停放着七八口棺材,让人叹为观止。导游说,这就是神秘的僰人悬棺。游人一边听讲解,一边对着悬棺和红色的岩画一阵猛拍。

  僰人没有用自己的文字为后人留下他们的历史,却用奇特的葬式,留下了千古之谜。僰人为何要行悬棺葬,棺材是如何放上去的,鲜红的岩画诉说了什么,僰人何以整体消亡,这一切都有待世人去探索。

  一位外国游客仰望着悬棺说:“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世界。”

 
编辑:李燕】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