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传统文化代代相承 “去中国化”去不掉中国文化

2004年10月08日 16:40

  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代代相承,从传统节庆到寻根祭祖,中国文化的深深印记不会因“去中国化”所抹杀

  中国三大传统节庆——元宵赏灯、端午吃棕、中秋赏月,在台湾行之有年。虽然环境变迁、时代进步,但散布各地的民间信仰,百年如一日,代代相传,这也形成台湾特殊的五步一宫、十步一庙的宗教文化。

  元宵节,各地都有炸寒单爷或炸轿的习俗;南台湾春秋两季“烧王船”的祭典,端午节插菖蒲、艾草、划龙舟。中元节(鬼节)基隆放水灯以普渡水中孤魂,宜兰头城、屏东恒春则盛行“抢孤”活动。一年四季,年头到年尾,台湾处处都有节庆及活动。这些风俗信仰已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这也可以看得出台湾对一些传统节日的重视。

  在固有的中华文化中,祭祖在传统台湾社会被视作一件大事,慎宗追远、饮水思源更是孝的表现。所以常听到一些台湾人到中国大陆去寻根祭祖,或是打算久居大陆的人将祖宗牌位一起迁移到大陆。

  由于大多数台湾民众信奉佛教及道教,因此平时就有祭祀祖先及祭拜神明的习惯,逢年过节祭拜的仪式更是繁琐。一般家中都是父母在打理这些,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婚后才开始和长辈学习祭拜的礼仪。因为不同节日,所祭拜的神明及祭祀的方式也有不同。这都靠着上一代教导下一代而慢慢学会的。

  由于一般祖先牌位是由长子代代相传,所以身为长子或长媳,更要懂得这些祭祀的礼节。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的人会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为儿子可以继承香火,如果没有子嗣就没有人可以祭拜。无人祭祀,香火后继无人,传统中可谓之大不孝,不过在当今社会,这种观念已逐渐式微。

  每当过节或过年时,家庭成员虽然散居各地,但在那天大伙还是会集中在长子或放置祖先牌位的儿子家中过节。除了联系彼此的感情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家中成员都要祭拜祖先的关系。

  这些文化的传承,大部份都集中于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敬天畏地台湾人奉行不悖。中华文化得以保存并在台湾生根发芽,其中一部份要归功于蒋中正先生所倡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那时候“复兴中华文化”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它不只是一个口号,事后证明,这个运动奠定了台湾中华文化的根基。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精神,在台湾人的身上看得到,道德伦理、长幼有序,从台湾人的行为中找得出。

  这几年,有些人嚷嚷着要“去中国化”,试问:怎么去除?张口不说国语改说闽南话?不读中国历史改念台湾史?做到这些就足以代表“去中国化”,和中国撇清关系了吗?孰不知这些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中,深植入我们的脑海,经由代代传承,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台湾,绝大多数的民众还是以保有传统中国文化为荣为傲,我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强调自己是台湾人并不能除去自己也身为中国人的事实。台湾本土在地文化和中国文化并不产生排挤效应,明清时期,闽粤先民从唐山过台湾,之后所流传的书籍、宗教、人文风俗等等,亦是受了中国文化代代熏陶而累积下来的智能。台湾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再将其发展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风俗。强调本土台湾历史,探究在地文化并没有错,身为在地居民是应该对这片土地有深刻的认识,但一味强调本土而刻意和中国文化划清界线,是否失之过当,就由各自去省思吧!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陈姿妙

更多国际先驱导报新闻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