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通讯:“三五九旅”今何在 茫茫荒漠埋英魂

2004年11月02日 14:25

  中新社乌鲁木齐十一月一日电 题:三五九旅今何在

  中新社记者 杨东

  当年,三五九旅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而威震四海;一曲《南泥湾》,又令今人广为知晓三五九旅。

  六十多年过去,三五九旅今何在?

  一九四九年,三五九旅的七一九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一千八百余名官兵徒步一路西进一万里,来到新疆天山南部的阿克苏数日,又奉命徒步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历时十五天赶到昆仑山下的和田,平定叛乱,建立人民政权,修筑新藏公路,垦荒种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后来,这支部队三十岁以下的编入国防军,其余的近千名集体转业,北向塔克拉玛干纵深,在茫茫万古荒原中开发,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

  从和田市出发,一路上,阡陌与戈壁轮流闪过,绿树与黄沙梁交替成景——难以想象,在这深处的人们,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向西北方向经国道行驶三十七公里至墨玉县,拐进农十四师为县乡修建的柏油路再北行三十九公里,便进入了四十七团。

  据悉,一九八九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前来探视,曾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还有约九十人。

  一九九四年新疆兵团成立四十周年,时任司令员的金云辉探视,还有约七十人。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有答:至今再没去过和田……可不可以让他们出去看看?有答:至今没见过火车,可不可以让他们坐一次火车?在场人,不少潸然泪下……这七十人被接到乌鲁木齐,坐火车转了一圈……

  一九九九年夏,记者来此采访,老人们还有近四十位。在南泥湾开荒有“气死牛”美称的王角角,八十多岁,在菜地里边干活,边给我介绍当年横穿塔克拉玛干的情形。他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言辞流利……

  那年,记者了解到,这批老人,大都是普通的职工,其人生的后半部在建设四十七团的田野里度过。所不同的是,告别人生舞台,他们被冠以“离休”二字。他们中,有娶了当地维吾尔女子成家,有的终身未娶……

  今年是新疆兵团成立五十周年的大喜年。今次来,我翻着当年的采访本询问了几位老人,回答“不在了……”

  现任团长舒继平介绍说:“目前还有三十余位老人,大多都因病无法走动或不能说话。能够流畅说话接受采访的只有三位……”

  张远发,两次荣立一等功,今年八十六岁。四十多年前,他的事迹传到家乡四川,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女中学生执意来嫁给他。现在,俩老人相敬如宾,牵手互伴……

  张远发仍然穿着老式草绿色军装。问当年的情形,老人用歌声回答,一曲当年的《劳动歌》,高亢粗犷,气韵十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沧海桑田。一座现代化的农场崛起于万古荒原中。

  舒继平感慨道:“这些都是老兵们留给我们的。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又岂止是这些……”说着远眺前方,他陷入了沉思。

  前方是头顶千年积雪不化的昆仑山。

 
编辑:李燕】
:::相 关 报 道:::
·中共八十华诞:“三五九旅”话今昔 (2001-06-28)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