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述评:厕所发展的一小步 城市文明的一大步

2004年11月17日 17:34


    图为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梁广生就“建设新型公厕,改善城市环境”的发言。 中新社记者:张勤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七日电 题:厕所发展的一小步 城市文明的一大步

  中新社记者 沈嘉

  “不注意厕所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将来。”三年前,中国官员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上曾作此表示。今日,第四届峰会移师北京,这句话被北京市市政管委副主任梁广生再度引用。

  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在峰会上也表示:“我们认为,小厕所,大问题。厕所建设和管理的好坏标志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诚然,作为城市细节的厕所,已成为中国都市文明见微知著的标志。正因如此,上海市环卫管理局局长胥传阳在此间表示,建设现代化的公厕服务体系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当前要务。

  在这一问题上能引起如此重视,与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国家旅游局对海外旅游者所作调查显示,六成海外游客对中国厕所不满,凸显的旅游厕所问题成为制约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仍然记得曾由此造成的影响。九十年代初,某国外长及夫人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馆参观后,专就厕所简陋问题给中国外交部写了一封投诉信。“如果中国能够把厕所卫生条件来个根本改善,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亚于发现了一个兵马俑。”这是当时另一位外国游客的评论。

  痛定思痛,一九九四年中国开始了一场针对厕所的改革工程。这一年,北京提出了“公厕革命”的口号,“首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成为其标志性事件。美联社、路透社曾就此评论:“该大赛可以看作是中国人形象的一次胜利”,“影响了中国人的厕所观念,将导致中国的一场公厕革命”。

  这场中国“公厕革命”在二000年以后更为热烈。北京利用三年时间投资二点四亿元人民币完成了七百四十七座旅游厕所的改建。上海亦将厕所改造作为该市的“天下头等大事”来抓。桂林、泰安、厦门、南京等城市,四川、云南、山西等省市,也是这场“公厕革命”的热情实施者。

  各方行动上的转变表明,“公厕革命”已初见成效。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国人真正理解“如厕”问题的核心文化还尚待时日。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碰到的情形并不罕见:当他的一些朋友听说北京要召开厕所会议,颇感惊讶,不理解为何“如厕”问题也需要世界来讨论。而同时,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这一问题立意为“以人为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

  虽然中国许多城市已经对公厕未来拟定了长远蓝图,但就这一问题而言,中国各城市需要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和行动层面的问题,比如改建多少座公厕、达到怎样的标准等等。一些难以量化、难以从表面工程体现出的问题,比如在厕所设施现代化的同时,政府或经营者的管理理念是否随之精进,市民的观念是否同有改变,则是这一新的城市文明能否良性长远发展的关键。

  厕所文明的创建,实际是一种都市新文化的成长。当它真正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的自然延伸,成为公民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自觉表达时,厕所这一城市的细节才是其文明成就的凝缩。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