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广东“南海一号”2007年出水 整体打捞世界首创

2004年12月07日 11:20

  中新社阳江十二月六日电 (索有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日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奠基。同时,为世界所关注的“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时间也终于确定。

  按照计划,“南海一号”沉船将于二00七年底出水,已经确定的整体打捞方式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是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

  “南海一号”沉船,位于珠江口以西距阳江海陵岛约二十海里、海面下二十米深处,被二米厚的淤泥所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于海底近千年的古船保存相当完好,整艘沉船未翻未侧、端坐海底,船体木质仍然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

  由于“南海一号”沉没地点能见度很浅,传统的打捞方式要站在文物上作业,在抽泥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力较大。为消除传统打捞存在的对文物的二次破坏,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基本采纳了广东省、阳江市有关专业人员提出的“整体打捞”方案。

  据悉,“整体打捞”方案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有“水下考古之父”之称的美国专家乔治巴斯在观看了整体打捞方案的模拟试验后赞不绝口。

  “整体打捞”方案根据“原地打捞、整体保护、就地展示”的原则,“异地搬迁”沉船,将沉船船体及承载文物以及旁边淤泥一起从现在开放式、零能见度海域,整体搬移到能见度清晰、环境相对封闭、无潮汐、洋流及海洋生物影响的“水晶宫”内发掘、保护。

  据介绍,“水晶宫”是即将动工兴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体工程的灵魂。“水晶宫”的设计为一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与“南海一号”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有利于“南海一号”沉船的保护及方便船上文物的打捞。

  广东省文化厅官员表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的文物价值与其所载文物相比,价值更大,“南海一号”沉船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船只。

  该官员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南海一号”沉船的打捞过程会允许媒体介入,甚至可以考虑现场直播。

 
编辑:姚笛】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