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界随中国起舞 外报称中国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2004年12月10日 08:18

  中新网12月10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今日刊载文章指出,过去25年里,中国日益对外开放引发了各种变化。但2004年却有迹象表明,一些新的变化开始了。这一年正式宣告,未来也许在更大程度上是关于中国如何改变世界,而不是世界如何改变中国。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年后,中国对全球商务的影响已不再仅仅是巨大,而是至关重要。在大多数基础金属、海运、焦碳、大豆和其它农产品等国际市场上,中国的需求要么已成为制定价格的主导因素,要么就是重大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5%。中国也是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日本的经济复苏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都同样十分关键。

  但尽管中国庞大、新生的地位在全世界引起反响,但中国内部有关建设热潮可持续程度的争论却在加剧。从长期来看,对基础设施、工厂和住房的需求很明显。据政府的一个估计数字,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3亿农村居民迁往城镇居住。

  外国制造业产能继续向中国快速迁移;今年头10个月,外国直接投资近540亿美元,全年有望高创历史纪录。全国各地正在建设公路、港口和铁路,创造了原来从不存在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就如19世纪运河和铁路的兴建打开了美国中西部。

  中国经济如何“着陆”

  但是,正如19世纪美国以一连串经济盛衰周期为特征,因此怀疑论者认为,中国目前的昌盛建立在非理性繁荣上。但是有一些人指出,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存在大量潜在需求、相当低的个人负债水平,以及国家统计部门没有发现的地下经济活力。

  辩论各方的观点出现分化,一方觉得中国经济过热,因而将朝“硬着陆”发展,另一方觉得中国经济部分过热,但将成功实现“软着陆”,还有一方则坚持认为,目前近10%的经济增长率是健康的,因而中国经济“不会着陆”。

  由于担心负实际储蓄率在帮助推动房地产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10月进行了9年来的首次加息。

  但官员们表示,到11月中旬,需要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FAI)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在2003年为GDP贡献了47%。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表示,第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9%,尽管已低于第一季逾40%的水平,但速度还是太快。

  央行观察是否需再次加息

  他说,央行正在观察,看是否需要再次加息,但他补充说,中国人民银行“高兴”地看到,M2货币供应近期重现温和增长态势。10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13.5%,这是三年来最慢的增幅,大大低于中国全年约17%的目标。此外,李先生表示,10月份通货膨胀压力比上月有所减缓,令央行感到鼓舞。他预测,2004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的升幅为4.1%左右,处于可控制的水平。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有望在2005年轻轻软着陆。但几方面压力可能会共同作用,扰乱经济的平衡态势。

  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即便是温和的投资增长下滑,也可能对全球需求产生明显的冲击。今年,预计中国将在贸易额上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今年前10个月,(中国)贸易额上升35.8%,总额达9264.7亿美元。此外,虽然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略快于出口,但在今年头10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不大,为109.7亿美元。

  中国将“和平崛起”

  从历史上看,大国一直试图用武力来确保供应安全。但中国政府今年推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新基石。

  巴西和中国在2004年实现了元首互访。巴西正热切寻求与中国达成一种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希望这一关系能促进中国企业在巴西铁矿、运输和氧化铝行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中国在非洲有许多利益,而且在日趋增加,胡锦涛今年还访问了非洲。在亚的斯亚贝巴近期举行的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05年,要将中非双边贸易从2002年的124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正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谈判贸易协定,或希望展开此类谈判。

 
编辑:闻育旻】
:::相 关 报 道:::
·专家建议中国经济社团迅速填补政府转型后的空间 (2004-12-09)
·中国经济信息:日本服饰厂商纷纷试水中国市场 (2004-12-09)
·周正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股市 (2004-12-09)
·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势头 预计今年GDP增长9%或略高 (2004-12-08)
·从大国兴起透析“国际摩擦时代”的中国经济外交 (2004-12-08)
相关专题:中国迈向入世后过渡期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