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湾公益人士:大陆配偶面临歧视的现象有待化解

2004年12月27日 08:42

  中新社台北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记者 刘舒凌 黄少华)台湾热心公益人士指出,来台大陆配偶面临歧视的现象有待化解。

  台湾“中华救助总会”二十六日于此间举办论坛,百余位学者、社会福利界人士参与研讨“大陆配偶与外籍配偶”在台湾社会遭遇的难题及对策。

  有最新资料显示,从一九八七年一月到二00四年八月底,来台的大陆及港澳地区配偶人数已达二十万七千多人,其中女性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九十三;另外,外籍配偶人数为十一万六千七百多人,女性占百分之九十二点九。

  以大陆以及东南亚等地女性为主的这一群体来到台湾,她们当中多数人长期在家庭中承担处理家务、抚养子女、照顾长辈等繁重事务。其中,大陆配偶由于人数较多,以及常为媒体所报道,引起社会更多关注。

  大陆配偶在语言沟通及文化背景上具优势,但不减困扰。台湾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柴松林表示,同文同种的大陆女性让台湾男性感到亲近;不过由于部分本地民众对大陆民众有明显排拒,大陆配偶面临的生活与社会适应问题因而更形复杂。

  至于造成问题的原因,柴松林引述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简逸毅医师与两岸家庭关怀协会秘书长刘祥琦的一项研究加以说明。

  他说,据此项研究,台湾社会对于大陆女性嫁来台湾抱有很深成见;尽管许多情况都是台湾民众在大陆投资、求学、探亲过程中,因机缘促成的恋爱婚姻,但两岸婚姻仍被简单视为通过婚姻中介介绍来台。

  另一方面,由于两岸长期政治上对立影响着民众,加上媒体常常将假结婚这类过街老鼠族新闻与两岸婚姻捆绑报道,加深了台湾民众对两岸婚姻的误解;这些误解和成见,使得许多大陆女性在接触台湾社会时更显困扰畏缩,加深了与社会融合的障碍。

  柴松林认为,台湾社会对大陆配偶的态度令人忧心,如何化解偏见、增进了解,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课题。

  参与研讨的此间学者也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柴松林认为,应透过良好教育破除台湾社会偏狭封闭心态。东吴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叶肃科也表示,对“大陆和外籍配偶”家庭的学习困难,当局应帮助建构语言和基础教育学习的环境。

  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李钟元提出,更重要的是通过民间机构辅导,令双方更多地了解彼此教育背景和身心状况,促进双方及家庭成员间的调适。(完)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