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痞子童谣”何以能风行校园?

2005年01月04日 13:23

  “今年学费真他妈的贵,学习写字真他妈的累,不如加入黑社会……”“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小妞小妞我爱你,生个儿子叫乌龟……”类似的“痞子童谣”,已因孩子们的口口相传而在合肥一些校园内广为传播。(1月3日《安徽市场报》)

  其实,类似的“痞子童谣”,已不仅是在合肥的校园,更不是刚刚才开始传播的,在很早以前的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痞子童谣”在孩子中间流传,而且早已引起众家长的忧虑和担心。有专家把此现象归罪于“资讯的发达,意识形态的交汇,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迷失”等外在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但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孩子们热衷传播“痞子童谣”,首先应是对时下死气沉沉之应试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叛和发泄,许多学校和老师,甚至包括众多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教育时,都喜爱采取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单打一”应试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许多孩子在学习上疲于应付,使其成长过程变得了无乐趣,而那些在学习上“掉队”的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在同学和老师那里就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这样,他们要么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么吊儿郎当,得过且过。于是,类似的“痞子童谣”就在他们中间找到了最好的共鸣点和忠实的传播者。

  当然,时下不负责任的资讯或传媒鱼虾混杂、泥沙俱下,对儿童耳濡目染自然也为“痞子童谣”的广为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至于把“意识形态交汇、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迷失”等籍口当作导致“痞子童谣”在校园热播的直接因素,就似乎有点牵强了。

  因为即便是这些因素是导致整个社会环境变异的主要因素,但它们与思想意识尚处在懵懵懂懂之状态的孩子的现实生活还相差甚远。而目前关键的关键,是如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成长环境,但时下以考试分数对学生实施“一票否决”的教育机制主导之下的校园生活,使每个孩子个性和潜力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健康、文明、科学、有趣的成长环境,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营造起来的。

  而要杜绝“痞子童谣”对孩子们的侵袭,恐怕首先还要尽快改进时下中小学生尚缺乏丰富、新颖、健康的课余文化的不良现状,以压缩“痞子童谣”滋生和蔓延的传播空间。再者,童谣作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辅助教材”,有着传播快速、好懂易记的特点,自然很受孩子们欢迎。

  假若“健康童谣”和“绿色童谣”长期在校园缺位,或者孩子们被那些趣味性差的“说教式童谣”搪塞,那么诸如上述形式活泼、语言生动但却内容荒诞的“痞子童谣”自然就会乘虚而入,直至成为一种令孩子无法抗拒其诱惑的口口相传的怪味快餐。

  故而尽管这些“痞子童谣”传唱于孩子中间,但其责任却应由我们的学校、家长乃至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承担!

  【稿源:东方网;作者:牧野风】

 
编辑:张磊】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