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 题: 
>> 中新网版权申明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众专家京城激辩“收入差距”达成共识:理性看待

2005年02月18日 14:24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深圳商报》报道,一场针对“收入差距”的激情辩论昨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展开,数十位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场大辩论。长达三小时的观点交锋透出了与会专家的一个共识:理性看待“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收入差距”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收入差距未来十年内不是缩小的问题,可能还有扩张的趋向。大家在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时最反感的东西是腐败、是不公。我们不否认这个问题,但在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时,应该先把这个问题抽掉。也就是没有腐败,发展中也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因此,必须有一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要关注弱势群体收入差距的扩大。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小西说,有两种差距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得很大,另一种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得很厉害,现阶段我们的思路就是要打击非法致富,千方百计改善就业渠道,控制差距拉大的势头。

  如何解决“收入差距”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关键是要做到收入平等和机会平等,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就政府来说,要解决机会平等的问题,首先要把教育作为政府最重要的内容做起来,目前来说是能不能赶紧让基础教育或者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他特别强调,政府的真正职能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比如说教育、卫生等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不均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持相似意见。石小敏说,我们的公共分配机制、公共职能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善,比如建立社保,包括教育和医疗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特别强调,讨论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不能忽视中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的方面。他表示同意郭树清提出的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增加基础教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特别对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对当前的收入差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收入增长和分配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达到的。(徐香梅)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