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保险资金入市 一剂缩水强心针?

2005年03月02日 16:58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囿于种种内外部限制性因素,保险资金不可能大规模迅速入市,因此将保险资金入市解读为重大利好无疑是误读

  -文/本刊特约撰稿林嘉懿

  2月15日中国保监会联合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又一股活水进来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此举能否为持续阴霾的股市带来一丝曙光?

  保险资金不会大规模入市

  就在媒体津津乐道于保险资金的巨大规模的时候,大部分学者、券商和分析师却纷纷表达了偏“冷”的看法和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对中国股市没有实质影响或者推动作用。

  现在看来,能入市的资金也就在五六百个亿,大约也就相当于几只较好的基金的规模,因此对市场的影响,名义大于实质。

  钟伟指出,股票投资不会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重点,因为国内上市公司迄今尚不能证明其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考虑到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差异,中国保险资金走出国门才是更基本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保险资金不可能大举入市。550亿的保险资金总量分布在80多家保险公司的手中,各公司又将遵循控制投资总量5%的原则,所以保险公司不可能同时进入股市。而且,目前80多家保险公司虽具备了入市资格,但还需要同时办手续,不会马上进行操作。再说,许多小公司根本不想进入。

  他认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所表现出来的利好就是对资本市场来说多了一个投资者,对保险公司来说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

  而且,即使550亿保险资金全部入市,对于低迷的股市也不会产生影响。

  日本瑞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调查部中国主管经济分析师孙涛对本刊表示,保险公司参与股票市场只是一个被动参加者,对改变中国目前证券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现实意义。保险公司入市的选择将由保险公司自身判断。

  对于保险公司会否大举入市,孙涛表示,据他估算,在500多亿可入市资金中,真正会投入到股市的比例约为10%。因此,此次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将达到50亿左右。

  此外,保险公司本身对参与股票市场也表现出一定的审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投资业务部总经理郑金良对本刊表示,保险资金入市将根据市场来决定,他对新华人寿的入市规模和投资方向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描述。

  人才瓶颈与风险控制难题

  在拥有直接入市通道之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间接投资股市。截至2003年底,保险资金投资于整个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额为460亿元,占27%。

  此番直接投资,虽然可以节省给基金的管理费,但风险要直接承担,而且保险公司自己运作这部分资金,需要专业人士,凡此种种,保险公司做好准备了吗?光大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施中华向本刊表示,保险公司在相应的人才方面并没有提前做好储备,相对于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来说,更缺乏专业的人才。保险公司的队伍组成、磨合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市场利好的兑现还不容乐观。

  在风险监控方面,钟伟指出,从保险公司,尤其是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的诚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看,它们并没有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这方面,保险公司新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甚至比现在的基金公司更为逊色。不过,目前股市中一半以上的股票价格跌破了发行价,应该说目前保险资金入市,风险程度是比较低的。

  日本瑞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调查部中国主管经济分析师孙涛也向本刊指出,国内的保险公司对于股票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额度控制、投资对象控制还有一个逐渐摸索和适应的过程。

  重在偿付能力监管

  此外,还有一个跨行业监管的问题。施中华指出,保险公司在股票市场独立开设席位进行操作,对此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对证监会和保监会来说还是个博弈的过程。

  郝演苏也认为,政府希望保险公司参与股票市场,但保险和证券两个部门互相之间还需有个摸索协调的过程。

  1997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倒闭了七家寿险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了在保险教科书中“保险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

  此外,美国的安泰保险由于在资本市场投资失误,导致公司的偿付危机,不得不将其金融服务和国际业务的子公司卖给荷兰的国际集团,从而退出了中国乃至亚洲的保险市场。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深尾光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最重要的还是保险监管的问题,只有对偿付能力监管到位,保险公司才会把风险控制放在经营的首位,而不是不计成本盲目抢市场、争份额。也只有监管到位,保险公司才会花精力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业务科学管理能力、费用控制能力等。这一观念正得到中国监管层的普遍认同。

  据悉,保监会正在着手建立科学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早期预警。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17期)

 
编辑:姚笛】
:::相 关 报 道:::
·银行争当保险资金入市托管人 中金申请出租席位 (2005-02-24)
·保险资金入市开闸 600亿保险资金“兵临城下” (2005-02-23)
·保险资金入市第一单产生 华泰财险专户开始运作 (2005-02-22)
·保险资金入市给股市带来多大希望 (2005-02-18)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