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游人如织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迁址后告别窘困

2005年03月22日 08:03

  中新社苏州三月二十一日电(记者 周建琳)历经十年漂泊却无处安身,经过三次搬迁后,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去年四月在古镇同里觅到安身之处。时隔一年,一直饱受争议的性博物馆有没有摆脱困境?创办人刘达临教授今天向记者透露:“这一年来,性文化博物馆可谓是站稳了脚跟,以后就是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了。”

  一九九四年,上海大学教授、著名性学家刘达临在上海青浦创办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中国创办时间最早、藏品最丰富的性文化博物馆,展品四千余件,最古老的展品诞生于九千多年前。部分展品在香港、台湾等地展览时,都曾引起轰动,被誉为“华人世界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但在上海期间,由于参观者很少,经济拮据,博物馆几次都面临关门窘境。

  回顾这一年,刘达临感慨地说,博物馆刚刚落户同里时,虽然多数人能够平静接受,但也有少数同里居民心存顾虑。他们普遍存在两个疑问,一是性文化是不是黄色淫秽,性博物馆是什么东西;二是这个博物馆设在丽则女校,是否妥当。他说,当时的压力真是挺大的,很多藏品都不敢拿出来。有位收藏家捐给博物馆九十块反映古人性生活的瓷版,一开始馆里只敢展出三分之一,生怕出事。但是开张几个月后,一些不了解什么是性文化的人参观过博物馆后,原先的顾虑就都不存在了,于是一切归于“风平浪静”。

  最让刘达临感到欣慰的是,与在上海开办的几年相比,搬到同里之后,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大为增加。旅游旺季每天观众的平均人数约二三百人,最高达六百多人。淡季则平均每天也有几十人。全年统算,每天一百多人,基本能够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支。这和过去逐月亏损相比,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据介绍,自从博物馆搬到同里之后,观众的成分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上海时,博物馆观众虽少,但大多为专业工作者,海外的观众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搬到同里后,这部分观众的比率在全部观众只占百分之六,而一般的观光游客大大增加。刘达临表示,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对普通人宣传性文化也非常必要。(完)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
·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在吴江重开 展品4000余件(图) (2004-04-18)
·性文化博物馆切勿变成“诲淫”场所 (2004-03-16)
·上海“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明年4月再度出走 (2003-09-10)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