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与马六甲三代国王关系友好

2005年03月24日 08:40

  中新社马六甲三月二十三日电题:郑和与马六甲三代国王关系友好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记者在马来西采访期间,亲身感受到当地人民对郑和由衷的热爱和崇敬。在马六甲三保庙里,两个橱窗贴满了报道郑和遗迹的文章,郑和碑旁贴着中国政府高层领导视察三保庙的照片。在吉隆坡“马来西亚博物馆”,大门两侧彩瓷壁画《马来西亚历史沿革图》第一段,展示郑和下西洋船队抵达马六甲的情景,画面上郑和宝船上悬挂着“郑”字帅旗,迎风飘扬。此间人士高度评价说,郑和船队驻扎马六甲港口,帮助该港口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商港贸易中心,对马六甲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马六甲三代国王乃至庶民的信奉与厚爱。

  据当地郑和研究人士介绍,郑和七下西洋曾五访满刺加(马六甲)王国,与马六甲三代国王有着友好的关系,为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友好关系,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郑和每次到马六甲都受到国王、大臣们的热情接待。郑和曾骑上王宫的御象,穿着马来民族的服装,游历满刺加全国和马六甲港。该王国创建之初,便派使者到中国求援,中国明朝皇帝派遣郑和鼎力相助,使该王国日渐强盛,马六甲港帆樯林立,商旅鼎盛。在满刺加最繁华的时期,流行着八十四种语言,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国际商贸港口,是当地华人把满刺加译为马六甲。

  马六甲人不会忘记,永乐四年,郑和首次驶抵满刺加国,国王亲率王子、大臣与仪仗队前来马六甲港迎接,并举行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郑和为该国送去了“镇山之国”石碑,此碑是应国王之请而制,碑文与銘诗由明成祖朱棣御笔题赐,据说是书写在金龙纹笺上,国王将石碑安放在马六甲西山(近升旗山)上。永乐七年,郑和二下西洋抵达满刺加国,赐国王“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城,同时,郑和在今三保山上构筑重栅小城。永乐十一年冬,郑和三下西洋,船队便驻马六甲港。当时,已日渐强盛的满刺加与爪哇国呈剑拔弩张的态势。郑和便说服双方,以求睦邻友好。永乐十五年,郑和五下西洋又抵满刺加,带去了明成祖给新国王袭封与金币。永乐十九年,郑和六下西洋再次抵达满刺加,给满刺加国王建造了大船,国王率妻、子及陪臣随郑和船队来中国朝贡并讨封赐。宣德六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专为调解暹罗国与满刺加国睦邻事宜,使得满刺加国全力建设家园,畅通商贸。

  当地郑和研究学者认为,郑和对满刺加国贡献至少有三:一是颁诏赐印,封山竖碑,兴建王城,调解睦邻,使满刺加国免向邻国交纳黄金,得以全力发展经济。二是送去犁耙,训养水牛,教栽水稻、围塘饲养鳄鱼,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改变了当地人原始落后的农渔方式。尤其是取鳄鱼皮制成鞋靴,作为外贸商品,大获其利。三是郑和督率船队工匠为马六甲建造商贸桥,港务总管都是由郑和推荐的占城华人充任,郑和还带去制币工匠以斗锡仿铸中国铜钱式锡币,用以商贸交易。(完)

 
编辑:刘琼】
:::相 关 报 道:::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下西洋在马六甲推行平等贸易 (2005-03-22)
·探寻郑和之路:七下西洋 促进东南亚各国繁荣稳定 (2005-03-21)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默许士卒与西洋妇女通婚? (2005-03-20)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