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局部过热下中国宏观调控的具体方式尚需仔细考量

2005年03月31日 14:29

  中新网3月31日电 《中华工商时报》今日载文指出,在财政保持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就承担了宏观调控更多的任务。实际上,从去年10月底加息到最近的房贷新政,央行早已处于调控的风口浪尖。然而,虽然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但对付生产资料部门的部分过热,“一刀切”式的做法很难对症下药。

  前不久,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用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对中国经济仍然惊人的“热度”做出衡量,中国经济仍然处在高速增长的状态中。

  央行方面,周小川行长表示,物价上涨的压力没有根本缓解:公共服务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际油价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都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此前副行长吴晓灵也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不容乐观。

  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最近的清华演讲中,认为宏观调控任务甚至比去年更艰巨,并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强烈的警告:大陆今年的宏观调控形势如果出现逆转,将妨碍2020年小康目标的实现。该部门的最新报告也认为当前投资扩张的冲动仍然较为强烈,控制投资过快扩张的闸门尚不能放松。

  这些信息足以给人们提供关于宏观经济高涨的共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方使用的均是局部过热的提法,情况可能确实如此。综合今年头两个月的数据来看,CPI上涨2.9%,PPI上涨5.6%。消费物价指数尚且令人满意,从最近信息看,PPI可能在今后几个月有较大上升,但未必就会充分传到给CPI。可以发现,在2004年的一季度数据中,PPI是14.6%,但CPI只有2.1%。所以两个指标可能会出现显著的背离,而观察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PPI单独上涨可能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未来确实可能出现这样生产资料领域高涨而最终消费品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

  考虑到宏观调控主要部门表示出的担忧,一系列的措施相信会接连出台。然而,调控的具体方式尚需仔细考量。在财政保持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就承担了宏观调控更多的任务。实际上,从去年10月底加息到最近的房贷新政,央行早已处于调控的风口浪尖。然而,虽然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但对付生产资料部门的部分过热,“一刀切”式的做法很难对症下药。加息会导致储蓄进一步增加,消费减少,这与政府扩大消费需求的既定目标是不协调的。(傅勇)

 
编辑:姚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