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演吴思远:香港电影业须重视内地、“向北看”

2005年04月11日 16:16

  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说,虽然港产片不是单为内地观众而生存,但不得不承认,内地市场对香港电影业的重要性。香港电影业须重视内地市场、“向北看”。

  吴思远日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以“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影《韩城攻略》为例说,香港本地票房不到800万港元,但单是男主角梁朝伟的片酬已达900万港元;而此片在内地的收入则达到3000多万元人民币,成为承受制作成本的巨大力量。

  “这说明,如果单靠本地市场,根本不能维持香港的电影工业发展。”吴思远还举出一个例子:“《功夫》本地收6000万已是到顶了,内地却有1.5亿票房。”吴思远坦言,香港电影过去的优势已荡然无存。从前港产片充满娱乐性,令香港市场非常稳定,东南亚等地均是香港电影的天下。那时拍一部戏,单在东南亚的市场已收回成本,香港的票房则是“净赚”。

  “如今优势已经转变,香港电影失去了八成市场。”吴思远说,香港电影的劣势在于“先天性”市场太小,且在“下载潮”和“盗版热”的笼罩下,港人愈来愈舍不得花钱进影院看电影。

  吴思远指出,若想扭转劣势,港产片需“向北看”。他说:“内地人很舍得花钱入场看电影,他们抱着‘贵精不贵多’的心态,如果是‘烂片’的话,10元都不会看,但他们却肯用50、60元入场看一出好戏。”“本港电影工作者需要调整心态,拍一些既有香港特色,内地又能认同的好戏。”吴思远语重心长地说,“只要种类能迎合内地人,市场可以很大。”(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