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北大师生设置灵堂 沉痛悼念社会学大师费孝通

2005年04月26日 21:25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6日起在逸夫楼设灵堂三天,沉痛悼念生前曾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执教的费孝通教授。作者:邹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6日起在逸夫楼设灵堂三天,沉痛悼念生前曾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执教的费孝通教授。作者:邹宪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六日电 题:北大师生悼念社会学大师费孝通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今天上午,费孝通先生的遗像挂在位于北京大学法学楼二楼的灵堂前,像框周围缠绕着黑纱,上方写着“沉痛悼念敬爱的费孝通教授”。遗像前面摆放着八棵南阳杉和十一棵绿巨人,与黑纱映衬出庄严凝重的气氛。

  费孝通先生逝世的消息在他曾经任教的北大引起极大反响,从今天上午九点开始,北大社会学系设置灵堂三天,以表达对费老的哀思和怀念。而在北大的校园BBS上,悼念费孝通的帖子已经有六百多条,列“十大热门话题”第一位。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金梓介绍,灵堂是昨晚连夜搭起的,就是为了给众多悼念者提供一个吊唁的场所。

  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已经年过八旬的华青教授来到费先生的灵堂前,对着他曾经的同事的遗像深情地三鞠躬。华青是北大社会学系在一九七九年恢复重建后的首任副系主任,回忆起费先生在北大的工作经历,华青教授用了四个字形容——“呕心沥血”。

  社会学在中国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被取消达二十七年之久,北大社会学系在恢复之初面临两个最大的困难:一是缺乏师资,二是没有教材。在费孝通、雷洁琼等人的努力下,学校开办讲习班培养师资,同时组织学者编写《社会学概论》。

  华青回忆,当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费先生身体力行,亲自为讲习班授课,介绍国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费老讲课从来不念讲稿,思路非常清晰。”华青和费孝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九四五年,华青从云南大学转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学习,费孝通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午时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主任马明洁手捧花篮来到灵堂前。马明洁于一九八五年考入北大社会学系,曾经多次聆听费先生的讲座。回忆起费老,马明洁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口吴语。“费老一生普通话都不太好,我们听他的讲座,有听不懂的地方就等讲座结束后找一个来自上海的师兄补笔记。”

  她说,当时费老讲得最多的是小城镇建设,他认为把农民限制在农村不让出来是不合理的,但当时中国的大城市功能又比较薄弱,于是就提出把小城镇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

  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如今已是学界公认的大家,社会学刚恢复的时候,他是费孝通领衔的《社会学概论》编写组成员。如今,费老的灵堂就设在他办公室的旁边。夏学銮回忆,《社会学概论》的编写,费老亲自把关,每一个章节他都参与讨论。“他没有丝毫学术权威的架子,发扬学术民主,善于吸纳不同人的意见,在编书的过程中尊重作者的智力创造。”

  在夏学銮看来,费老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贡献是他的方法论,非常重视社会调查,他的社会学名著《江村经济》、《乡土中国》,印证着他一生都在关心中国农村的发展。“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夏学銮说,“对于中国社会学来说,费孝通是一个里程碑。”

 
编辑:李淑国】
:::相 关 报 道:::
·中国民主同盟名誉主席费孝通因病逝世 享年95岁 (2004-08-21)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