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日战地行:“九·一八”事变残历碑前的凝思

2005年05月10日 07:46


日军攻入沈阳城(历史资料图)

  中新社沈阳五月九日电 题:“九·一八”残历碑前的凝思

            作者刘育英金果林胡玉军

  五月的沈阳,春意盎然,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气氛依旧凝重而肃穆。广场上的残历碑,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巨大的石雕台历永远停留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这一天。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记者一行来到这里。

  七十四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这座位于沈阳城外的历史博物馆就坐落于当年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地方。

  在历史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看到展示中华民族这一苦难历程的照片和模拟场景。当晚十时许,日军自爆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开始攻击中国军队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

  随行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介绍说,遭到日军猛烈攻击的东北军,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到凌晨,北大营陷落;十九日凌晨两点,日军占领沈阳;晚十点,吉林长春沦陷。四天时间里,辽宁、吉林两省二十余座城市沦陷。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哈尔滨被日军攻陷。四个月零十八天时间,东北全境落于日军之手。

  目睹此情此景,参观博物馆的人群神情凝重,无不扼腕愤怒,深深叹息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

  日军侵占东三省后,并没有停下贪婪的脚步,而是把战火烧向全中国。一九三二年底,日军进攻热河,企图消灭张学良的东北军,进而窥视华北。一九三七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此后北平、天津、上海相继失陷。随后,日军扩大侵略战争,直至侵占了大半个中国。

  跃马扬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每到一处,就屠杀人民,纵火焚烧,掠夺财物。东北人民流离失所,那首著名的抗日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至今唱起来仍令人不禁泪流满面。

  “知耻而后勇”。一九九一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沈阳市竖起残历碑(即原“九·一八”事变博物馆)铭刻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一九九九年,新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启用,博物馆由残历碑、警世钟亭、展览主馆、胜利纪念碑等建筑组成。博物馆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建新馆时,沈阳市的群众纷纷慷慨捐助,这反映了人民朴素的心愿,即世世代代都不应该忘记“九·一八”。

  漫步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我们又看到另一座倒在地上的“纪念碑”:一座炸弹型水泥建筑物,碑身为五米高的炸弹尾翼形状,基座上横书“爆破地点”四个字,这是日军一九三八建成,用来纪念柳条湖爆炸事件的。纪念碑早已被中国百姓推倒,现在仍陈列在旧址,用来书写侵华日军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一九八五年,“爆炸点碑”被沈阳列为市级文物保护,时时警醒后来者勿忘国耻。

  “九·一八”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惨痛记忆。随着时光的变迁,人们对“九·一八”的认识也发生变化,而且更加接近事情的本质。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九·一八”是一场战争,而不是“事变”。(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沪政协委员呼吁:四行仓库建“抗战历史博物馆” (2005-04-18)
·旅美两岸华人首度联手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2005-04-15)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