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战胜利60年:日本战后遗孤在中国得到伟大母爱

2005年05月25日 09:50


杜冬梅(图右)和丈夫与养母于世芳聊天逗笑。作者:王丽南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长春五月二十四日电 题:日本战后遗孤在中国得到伟大的母爱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吴兆飞

  日本战后遗孤杜冬梅把九十岁养母于世芳搀扶到客厅的沙发上,为母亲整整衣角,翻翻领子,安顿好后,拉着母亲的手,开始给我们讲述她和养父母的故事。在中国东北,二战后留下了大约五千名日本遗孤,最大的十来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几乎每一个遗孤都和中国养父母都有一段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杜冬梅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

  杜冬梅的父母和大多数遗孤的父母一样,是日本“开拓团”的成员。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他们在日本政府的“号召”下,怀揣“东北到处是大豆和粮食”的梦想,来到伪满洲国殖民。然而,残酷的战争撕裂了这些人的梦想,日本战败后,他们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带回日本。

  这些遗孤被留在了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地,其中以长春居多,因为长春是当时的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市民项贵臣回忆战后的情景时说,不计其数的日本平民汇集到长春,打算从这里回到日本。他们聚集在火车站和安民所,没有任何生活来源,艰难地挣扎在生死线上。孩子成了他们的拖累,有的弄死了自己的孩子,就地埋葬,懂汉语的就苦苦哀求中国老百姓,收下他们的孩子。

  中国东北的老百姓虽然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十四年,但当他们看到无辜的日本儿童时,伸出了善良的双手。今年已年逾八旬的李淑贤年轻时被日本人击中腹部,失去了生育能力,可是她收留了流落街头的青山百惠。几十年过去,李淑贤在回忆往事时平静地说:“我也是一个母亲”。一名评论者说,五千名日本遗孤,意味着五千个中国家庭,一万名中国父母,付出了超越血缘关系和民族恩怨的心血和汗水,把他们抚养成人。

  六十三岁的杜冬梅还记得自己来到中国养父母家时的模样。当时她叫盐塬初美,患有淋巴结核,身材瘦小,肤色黑黄,下巴还淌着脓。她的养父杜凤山收留了奄奄一息的她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一家日本医院看病,先后做了四次手术,控制住了病情,可是也几乎花光了杜凤山做电工赚到的所有的钱。在杜冬梅的成长过程中,她始终受到家里的宠爱,有一次,养母为了满足她吃“大果子(一种油炸食品)”的愿望,竟然当掉了一只戒指。这件事使长大后的杜冬梅认识到,“(养)父亲、(养)母亲把全部的爱都寄托到我身上,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勤奋用功的杜冬梅后来考取了白求恩医科大学,退休时,她是长春大学第三医院的内科医生。

  中国的养父母的厚爱不仅感动了遗孤们,也感动了日本的友好人士。一九九0年,日中友好人士笠贯尚章知道了中国养父母感人的故事,决心帮助这些中国善良的普通百姓,使他们的生活更好。于是他募集资金修建了一座中日友好楼,在楼里集中居住中国的养父母,当时共有四十九户人家,杜冬梅、孙艳平、王雅君等遗孤家庭都曾在这里居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这些遗孤大部分告别了养父母,回到了日本。养父母们对遗孤的离开给予了无私的理解,支持他(她)们回到自己的家乡。遗孤们带走了爱人、孩子,也给养父母留下了无尽的牵挂和悲伤。现在,中日友好楼里最后一家——王雅君(小林惠子)家也已经离开了,一段历史仿佛画上了句号。

  二00四年,一部名为《母之爱:中国母亲和日本遗孤的故事》的纪录片拍摄完成,数位日本战后遗孤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这段即将远去的历史。畑山昭子在纪录片的开头说,“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对于我来说,给我生命的母亲的面孔早已模糊,而养育我的母亲的影像却是那么清晰。畑山昭子只是我梦中的一个记忆,孙艳平才是我生命中的全部。”

  日本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小河内敏朗看了这部纪录片说,“它让我重新思考日本在中国东北那段沉重的历史”。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抗战胜利60年:东北14年抗战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05-05-24)
·图:东北抗日联军在深山老林艰苦抗战的场景再现 (2005-05-23)
·专家指出:海外华侨为华南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05-23)
·抗战胜利六十年:东北沦陷史研究要推出一部正史 (2005-05-23)
·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前下跪忏悔 (2005-05-21)
·抗战胜利六十年:一个战后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 (2005-05-21)
·抗战胜利60年:军事法庭穿越历史恩怨的正义审判 (2005-05-20)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