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李岚清与西安高校学子面对面畅谈音乐艺术和人生

2005年05月25日 11:04

  5月23日,西安交大宪梓堂内座无虚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西安交大及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院校的师生代表近2000人作了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入场的每一位学生都获赠了一本李岚清历时8年写作的《李岚清音乐笔谈》,当学生们得知李岚清同志将《教育访谈录》和《音乐笔谈》两书的稿酬全部捐赠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时,全场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已年逾古稀,但李岚清同志精神矍铄,情绪饱满。讲座中,他以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音乐素养和充满哲理智慧的语言,为大家展开了一幅西方经典音乐的瑰丽画卷,并带领着大家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常委郭永平等领导和师生们一起徜徉在如诗如画的艺术殿堂之中,被这位儒雅、博学、睿智、幽默的老人所深深折服。

  “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生活更有情趣,使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李岚清在讲座中说,一个人只有知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李岚清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审美是远远不够的。好的音乐和其他优秀的艺术一样,不仅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还会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年轻人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向大学生们介绍高雅音乐,就是希望你们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成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他特别指出:西安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多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他以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太空计划之父”钱学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因斯坦、美国“经济总统”’格林斯潘等名人名家的音乐造诣来阐述音乐在个人修养、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音乐故事”,说明了音乐无国界,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成为沟通不同国家人民感情的有效工具。

  在讲座中,李岚清同志用用英文演唱捷克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的《思乡曲》,带领大家欣赏了李叔同作词的《送别》、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莫斯科河上的黎明》、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叫我如何不想他》等音乐作品。时而舒缓、时而沉静、时候深情的旋律使全场师生一起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享受着美的陶冶。

  在中国改革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几年间,中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作为曾主管教育的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时刻关心着高校改革的进程。从1995到2001的6年里,他曾经4次来到西安交大,听取科研项目的演示和汇报、视察硬件建设,并对我校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如今,他又作为一位心系祖国未来的长者,来到了这所百年学府,通过流淌着的高雅旋律与学子们畅谈如歌的人生。讲座结束后,郑南宁校长在发言中说:“李岚清同志的讲座亲切、朴素、真实、幽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素质课、领导艺术课。通过这场讲座,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高等院校的关怀和对青年学子的期望,也看到了他为祖国建设作出的贡献。”郑校长表示,希望李岚清同志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关注陕西、关注西安交大。李岚清同志为获得赠书的学生代表签名留念,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向李岚清赠送他几次莅临的纪念光盘和相册,李岚清同志也将自己的著作赠与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收藏。最后李岚清和省市领导及师生的一曲《歌唱祖国》得到久久不息的掌声。

  (稿件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雷恺、赵力)

 
编辑:闻育旻】
:::相 关 报 道:::
·李岚清退休后办讲座畅谈人生 (2005-01-12)
·亲历李岚清举行讲座畅谈人生:只听不看新闻联播 (2005-01-11)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英文版将在国内发行 (2004-11-16)
·李岚清撰书笔谈音乐 “业余爱好”普及经典音乐 (2004-09-10)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