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签约太匆忙违约金不高 沪大学生就业毁约率一成

2005年06月02日 16:12

  中新网6月2日电 据上海商报报道,近几年就业协议的违约率正在持续攀升。日前记者在上海某重点大学了解到,该校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毁约率都在10%左右。在这些违约学生中,签约单位不乏知名企业。同时,记者也在不少高校的BBS上见有众多毕业生打听违约金价格的帖子。

  大学生:反正毁约成本不高

  来自某高校的学生小闵告诉记者,身 边同学中毁约者不少。之所以毁约,主要原因是:由于三四月份求职心急,碰到自认比较好的单位,在没有对其充分了解和考虑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约了。而后一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只能选择违约了。小闵说,反正现在毕业生的工资不算高,违约金有规定不得超过员工月工资,所以不过就是2000元左右,有时甚至才1000多元,找到更好的工作后,这笔违约金还能赚回来。

  企业:这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在谈及毕业大学生违约时,一家台资企业负责人非常不客气地指出:这就是没有诚信的表现。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便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已为签约者准备好了岗位、办公桌等,但是到了6月份,突然被告知:因考上公务员,不来这里了,这样搞得企业很被动。这时,企业再去招聘真是费时又费力。他指出,学生手中的就业协议书应该尽快向正式的劳动合同转化,并将工作地点、岗位、薪酬以及违约责任、解决办法写明。

  指导老师:攀比心理造成毁约

  某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浮躁,对自身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判断,而且在求职时也存在攀比心理,往往看见周围同学签约,便急急忙忙扑向招聘会,逮着一家算一家。此外,有的学生即使找到旁人看来很好的工作,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支配下也会违约。于是,在大学生就职签约高峰来临之际,首批签约者纷纷开始毁约,形成令人尴尬的局面。(张菂)

 
编辑:贾靖峰】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