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考生重压下假装“失忆” 医生称是宣泄压力的方式

2005年06月07日 09:33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东方早报报道,在瑞金医院急诊大厅里,一对焦急的父母帮儿子挂号。医生告诉他们,这样的情况不用看急诊,看看门诊的心理科就可以了,这对父母才转而直奔向门诊大楼。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开导,17岁的张得(化名)终于开口承认,自己只是一下子觉得什么都想不起来,根本没有失忆。但是他希望医生帮助他保密,“就说我是真的失忆了,局部失忆,这样让我爸妈也容易相信。”

  护士悄悄跟张得的父母解释了孩子的“病情”。医生也嘱咐孩子的妈妈,就当你们不知道,这样等到孩子高考完了也会有个台阶下,不要影响他的情绪,“这也是他宣泄压力的方式”。

  考生:烂熟的答案却突然想不起来

  张得告诉记者,他昨天晚上在和同学一起复习互相考题目,原本历史那些重点题目的答案已经烂熟于心,可同学突然一问其中的一道题目,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个惊吓可不小,匆匆告别同学之后,他又试着考了自己几个题目,发现有些是记不清楚,有些干脆一个字都不记得了。“高考还有一天,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建立的知识大厦顷刻瓦解,实在让我没有勇气参加考试了。”张得说。

  医生:并非患上了真正的失忆症

  医生告诉记者,其实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有过同样的经历。以前还曾经有考生在考场上突然感到自己失忆了而发生昏厥的事例。其实,突然失忆的发生在医学上相当少见,往往是在遭遇一些外部重创之后,才有可能发生此类后遗症。

  事实上,考生出现的所谓瞬间“失忆”,并非真正的失忆,主要由情绪紧张引起。而不少情绪高度紧张的考生会用这样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考不好不是自己的过错。而家长也往往宁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失忆了,而不愿意理性地评估孩子的水平和成绩。这就使考前患了失忆症的孩子多起来。对待张得这样的孩子,家长们不要急于“揭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医生解释,毕竟孩子们“出此下策”也是为了能够让父母不会对自己太过失望。而用类似的方式逃避压力的学生也大多是一些家庭教育背景较高、父母平时管教比较严格的学生。

  专家:考生在巨大压力前选择逃避

  专家认为,“失忆”孩子在巨大的压力面前选择了“合法逃避”。这是对考试的恐惧感、对自身不信任的一种表现。对于高考,社会、亲友和家长给予孩子太多关注,让他们无形中感到有股压力,不断心理暗示:必须考好。

  中小学生心理学会秘书长蒋薇美告诉记者,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要让孩子跟人真心地交流,说心里话,把内心最恐惧最想倾诉的说出来。这样,即使问题没有解决,仍然有种轻松感,压力自然而然减少了。

  另外,有些家长在临考前每天都给孩子买大鱼大肉,生猛海鲜,有的还因为看电视会影响孩子复习,甚至决定考前一段时间全家不看电视,不大声说话。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她建议各位考生家长,不要对考生太在乎,太重视,更不要有特殊照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李祎)

 
编辑:吴歆】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高考聚焦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