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端午节不是“粽子节”

2005年06月07日 09:45

  据报道,6月11日,即端午节当天,中韩两国学者将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希望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久前,北京民俗专家高巍呼吁逐步恢复端午节的老传统,不要让端午节成为“粽子节”。

  笔者认为,中韩是否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颇具争论,但无论如何不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当前最紧要的是要防止端午节蜕变为“粽子节”。即使申遗成功,而我们的国粹却只剩下“吃”而文化和精神内涵尽丧的一具空壳,又有什么用呢?

  端午节是传统文化节日,和春节、中秋节共称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该节日的内容相当丰富,为什么在信息越来越趋于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信息量越来越少而不是内涵越来越丰富?

  专家认为,超越现实,给人提供一个理想性目标,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用美国传播学者马尔库塞的话说,就是“高级文化借此构成现实的另一向度”。意思是说,传统文化节日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向人们展示超越于现实的梦想世界,从而保护、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思想自由。遗憾的是,由于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这种社会功能被削弱,从而使传统文化成分被商品化。端午节逐渐蜕变成“粽子节”,想必和商家出售粽子能赚钱有关;中秋节只剩下吃月饼,大约也和月饼作为商品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月饼有关。如果说韩国人过的端午节从内容到形式暂时比中国人过的丰富些,只能说其粽子的商品化程度还没赶上中国而已。

  现在,呼吁保护端午节,关键不在于国家给不给法定节日,而是如何激发当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想像力问题。假如传统文化在现今没有一个理想性目标,没有超越现实的活力,只剩下满足大多数人胃口的粽子,即便放再多的假期,也挽救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衰亡。换言之,端午节蜕变成“粽子节”,也就具有某种必然性。

  如果说对传统节日缺乏理想的目标,比如说,先前庆祝端午节的主题不是爱国,而是全民卫生运动,导致了端午节内容的蜕变;那么,我们现在必须重新赋予端午节以更新、更多的超越现实的想像因素,使之成为国人的一个理想性目标,这是关系端午节存亡的关键所在。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作者:刘海明)

 
编辑:闻育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