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股权分置试验中的得失之争:赢得股民信任最关键

2005年06月07日 15:05

  中新网6月7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投资者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不但决定着这场改革的前途,也现实地决定着自己利益能否切实得以保护。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说,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这个由特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制度安排,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直接影响着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成了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

  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在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第一批试点的四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清华同方、金牛能源和紫江企业,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为解决“梗阻”中国股市健康运行10多年的制度“顽症”,拉开了序幕。

  按照证监会的试点规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表决2/3通过,可以进行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提交证监会审定后,流通股股东表决2/3通过,才能实施试点方案。也就是说,流通股股东、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小股东第一次拥有了决定具体改革命运的权力。

  但正是因此,随着四家公司改革方案的不断推出,以前甚少有市场话语权的中小股东像童话中的“小红帽”一样,面对市场中各种动机的声音对方案“得失”的不同解释,一时手足无措。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遗憾地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上专业知识缺乏,试点方案公布后,一些中小股东在三一重工股价从14元多涨到近20元时却抛掉了。

  因此,丁圣元认为,投资者对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不但决定着这场改革的前途,也现实地决定着自己利益能否切实得以保护。

  丁圣元说,多年来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一直有重大漏洞,尤其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没有充分的制度保障使其对市场有信任基础。因此,中小投资者对任何一个方案的质疑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看来,现在当中小股东第一次拥有了决定改革命运的表决权力时,通过与大股东进行“讨价还价”实现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幸事。他认为,三一重工在这个过程中与投资者多次沟通,并能就投资者意见修改方案,本身是值得肯定。

  丁圣元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难题,尤其是在市场诚信基础薄弱的现实环境下,通过沟通建立互信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大股东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做这个工作,将利弊得失讲清楚,赢得投资者信任。”

  向文波也认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他直言不讳三一重工积极推动试点的“小算盘”,“非流通股改革能很好解决公司高管的经营者动力问题,以前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公司的经营业绩无法从股票上体现出来,股价的涨跌对公司没有多大影响。而一旦经营者的动力问题得到解决,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市场追求就能实现一致。”(王健君)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