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30万人诵诗祭屈原,浮躁!

2005年06月16日 16:28

  据报道,在5月11日开幕的“2005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开幕式上,由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带领30万民众集体朗诵他专为此次活动创作的诗作《汨罗江神》。30万人的声音回荡在汨罗江两岸,共祭中华文化之魂──爱国诗人屈原。从屈原故乡湖北秭归航行7日来到汨罗江的木船,带着沿江民间自发捎送的粽子在到达后投入汨罗江,随行收集的祭奠屈原的诗文也全部焚烧,以此祭奠屈原。

  倾城活动损耗浪费

  动辄弄出十数万人、数十万人,铺排出美轮美奂的大场面,似乎成了某些地方的传统。如离岳阳不远的湖南浏阳,去年9月弄出“十万人同唱《浏阳河》”的创意,2万名机关干部组成的200多个方阵和8万多名学生和群众组成的演唱阵容,依次在浏阳河两岸排开,引吭高歌,头顶夜空也用价值千万元的绚丽烟花装扮出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如今岳阳龙舟节开幕仪式的规模更大,市区人口尽管不到90万,却能抽30万人集体诵诗,让三分之一的市民加入诵诗队伍,使人恍然进入一个“九州繁华地、诗书礼仪乡”。

  “十万人同唱《浏阳河》”,事后才爆出幕后新闻,是当地政府请两个著名策划人“策划”出的形象工程。那么,“30万人诵诗祭屈原”,用意恐怕也不像有关部门宣传的那么简单,仅仅是为了复兴端午,唤醒公众对民族传统的记忆。不管怎么看它都像一场蹩脚策划,不组织30万人发声就不足以表达对老祖宗的感情,其做法本身已属荒谬,而且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治安防范力量有限,公共设施相对滞后,倾家倾城搞活动,对公共安全、公共资源造成的超载压力和损耗浪费可想而知。如此大手笔,除了能给地方官员带来轰轰烈烈的感官刺激,为地方形象和政绩工程带来烈火烹酒的繁荣幻象,对那些“心香一瓣祭屈原”的公众来说并无多少美感可言。如果让多数家庭选择,他们宁可在端午节这天过一个传统味道浓郁的周末,携老将雏,共享团圆之乐,抹雄黄、吃粽子、痛饮酒、读《离骚》、看赛龙舟的电视直播,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民族传统教育,而不是几十万人挤在江边背诗。

  将传统融入生命深处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年纵身入江的屈原,躯体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他留给世上最宝贵的财富还在散发着能量──以芷兰之香抵御世间污秽,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全洁白无瑕的情操。因此毛泽东主席曾感慨地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记住这一不朽的民族道德形象和历史人文形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拳拳爱国心、深深民族情,因为“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而一切策划出的“形象工程”都是苍白无力的。

  民族传统的传承,需要心心相印、口口相传,融入生命深处。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中,我们拒绝诸如“30万人诵诗祭屈原”的浮躁形象工程!(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张培元)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