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百年惊世发现难进展 甘肃简牍学研究陷入冷寂

2005年06月17日 11:00

  中新社兰州六月十六日电(作者 刘呈军)在二十世纪初,甘肃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发现——敦煌藏经和西北汉简,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一个简牍大省,甘肃在中国简牍学的研究方面却显得颇为冷寂。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德芳先生告诉记者,自上世纪初到目前为止,甘肃先后出土的汉简就达六万多枚,占中国整个出土汉简七万三千多枚的百分之八十二,因此,说甘肃是汉简的泱泱大省可谓名副其实。

  张德芳说,这些汉简以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二千多年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民俗、交通、文字书法和科学技术上的真实面貌,生动翔实地再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其文化、历史和学术价值,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由甘肃简牍的发现而兴起的中国简牍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省作为中国简牍学的发轫地,近十多年来,对简牍学的研究却显得冷冷清清,无论是有关部门对汉简的重视程度,还是现有的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工作条件和技术手段,都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据张德芳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甘肃一批研究简牍学的老专家相继退休或去世,而中青年专家又后继乏人,现在专门从事汉简研究的人员已寥寥无几,既没有应有的阵容,也无法形成力量上的优势,同十多年前相比,研究力量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日趋萎缩,整体学术影响日趋消沉。

  张德芳认为,若要使甘肃简牍得到有效保护、整理、深入研究、充分展示和合理利用,及时筹建一个集收藏、保护、研究、宣传展示和资料信息为一体的“甘肃简牍研究中心”,已显得十分必要。(完)

 
编辑:贾靖峰】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