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从“桩选”到“媒选” 台湾选举发生结构性变化

2005年07月21日 10:09

  马英九以70%多的得票率当选国民党主席。这令许多观察家及国民党党内人士都相当惊讶。因为就在选前数日,民调及各种信息认为选票十分接近。王金平运用他长年经营的丰沛人脉,配合缜密的组织,努力催票,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且国民党的大佬们,多数表态支持王金平,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公开为“院长”站台的少说也有五六十位。一时马阵营曾极度告急,马英九在媒体记者前很忧郁地承认,这次选举很艰苦,挫折感强,但是他寄望基层党员支持他。如果大家当日踊跃出门投票,投票达到六成,选举能保持公平、公正,他仍有胜算。

  结果开票出来马市长一路领先,以悬殊的比数胜出,总投票率却只有50%多一点。

  不少人在选前评估,马英九应该还是可以赢得党主席的大位,但是没有人预料到票数差额竟有23万多票,而王金平从南到北在每一个县市都输掉,只拿到14万多票,是他从政以来最大的挫败。

  这次的选举局限于国民党内部约百万党员,到底能代表多少台湾民意,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虽然国民党的主席直选只关系到台湾不到1/15的选民,以小喻大,从这里却可以看到台湾的选举已发生了根本结构性的变化。选民的自主性自此成为主导因素,将决定大规模全面性选举的结果。

  台湾的选举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一向都被称之为“桩脚选举”。派系势力(桩脚)动用资源在地方组织民众,宣传拉票,利用交情关系,长年培植人脉,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促成某特定候选人当选。被举上台面的官吏或民意代表应当知恩图报,在任上要为支持他的派系多少牟些利益,否则没有下一次。

  更恶劣而明目张胆的是花钱买票。贿选作弊,存在于各党各派,只有大小巫之别,永远是台湾选举史上扯不清去不掉的污点,防不胜防抓不胜抓。台湾民众对它的痛恨与厌恶,笔墨不足以形容。

  自电子媒体开始在台湾蓬勃发展以来,选举逐渐变型。成功的候选人必须要善于掌握电子传媒,若他在电视屏幕上受到观众的认可或喜爱,则影响力胜过千言万语,千百万元的预算。有人称之为“政治明星”式的选举,或“媒体选举”都不为过。“桩脚”的作用仍在,但是大打折扣。当今全台湾能称得上为超级“政治明星”的,恐怕只有马英九一人。他相貌堂堂,温文尔雅,从政多年,清廉操守有“不粘锅”之称,自然声望盖过同侪。

  光凭个人形象就能大胜对手,这也未免太小觑了国民党基层党员的判断力。马市长在选举中提出了“反黑金”、“改革”两个口号,的确激发了许多基层党员的共鸣。国民党的积陋深重,因循懈怠,失去执政权5年多仍旧觉察不出来它有洗面革新的决心,一切沿着老习惯混日子。诚然,马英九只提出“改革”等口号,和具体落实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但是能说出这话就获得许多张选票,足见它的迫切性。

  从“桩脚选举”变成“媒体选举”未必是一件十全十美的演进,而且媒体在小规模地方选举中,未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媒体的确能给予大众更多的信息,便于有判断力的选民做出自己的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言浩(台湾)(曾任联合晚报主笔、中国时报专栏作家)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