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青年择业调查:近半数大学生期望5年后当管理者

2005年07月26日 10:04

  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5年中国学生最佳雇主人气调查报告7月19日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就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薪酬期望、毕业后的打算以及5年后的职业规划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该报告还分析了2005年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多数学生期望薪金2000元~3000元

  在1000元~1万元的期望月薪的10个档位里,2000元~3000元的薪金线为更多学生所接受。

  同时,学历对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有明显的影响。专科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1000元~2000元(34.8%),本科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2000元~3000元(35.1%),硕士研究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21.6%),MBA和博士的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上,分别是39.3%和49.3%。这符合人力资本投资的原理,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个人投资就越大,他们所要求的回报也就越高。

  性别对期望月薪也有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2%的女生理想月薪为1000元~5000元,男生中这个比例为70%。可见,女生对薪金的期望求稳。

  高薪段上,男生的选择比例远大于女生,尤其在月薪1万元以上档位,女生中仅有3.6%的人作此选择,而男生则近10%。

  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研究人员认为,女生相对求稳的低薪心态显得比较理性和成熟。

  对不同类型公司的期望月薪差异

  以低档薪金1000元~3000元、中档薪金3000元~6000元、高档薪金6000元为划分标准,对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里工作,大学生们的期望月薪均值逐渐降低。

  在私营/民营企业,期望月薪为低档的人数达到了63%,中档的为30%,高档的人数比例则远远低于其他各类单位。

  对外资企业,中等薪金期望的人数占总数的42%,高薪期望的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单位。

  大学生对国有企业、政府机关/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期望薪金则处于前两者之间,认为薪酬为低档的为52%,中档的为30%。

  研究人员认为,国内企业目前在薪酬市场上已经具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大学生需要重新认识民营企业,改变对民营企业的传统看法。

  76%的大学生毕业后首选找工作

  一般来说,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着四种选择:找工作、继续学习(出国学习或在国内深造)、创业和待业(或失业)。

  调查发现,尽管就业形势很严峻,签约薪水也连年下降,但毕业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仍然是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选择,76%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找工作。相关数据显示,近3年来,选择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2003年为65%,2004年为66%。

  选择创业的比例为9.8%。近3年来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的比例为15%,2004年为14%。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与国内经济的转型和成熟,创业的机会相应地在减少,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既没有资源也没有相关经验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也越来越谨慎。

  选择出国学习比例为4.4%,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为8.4%。与2004年相比,无论是打算出国学习的比例,还是打算在国内深造的比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由于随着“海归”的风光不再,大学生出国学习的热情也有所下降;同时,由于高学历人士同样面临就业困难,薪水也连年下降,投入和回报更不成比例,使得不少人打消了继续深造的念头。

  成为管理者是大多数学生5年后的职业目标

  调查发现,67.1%的大学生打算5年后继续在职业领域发展。而45.7%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在5年后“能够成为领导或项目经理”,即成为管理者,仅有21.4%的人将“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将职业成功狭隘地理解为“做官/当头儿”,希望能够早日出人头地;另一方面,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资深专业人士),需要有比较浓厚的内在兴趣和较强的驱动力,还需要付出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但他们在单位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回报也相对较低。

  与2004年相比,尽管将“创业或拥有自己的企业”作为5年奋斗目标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但比例依然很高,达到了25.6%;另外,与毕业时具有“创业”打算的9.8%相比,希望5年后“创业或拥有自己的企业”的人数多出了15.8个百分点。

  薪酬和发展机会是大学生择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调查发现,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培训发展机会”,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均达到了59%。而对“户口、住房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因素,大学生们选择的比例均没有超过10%。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户籍管理的逐步放开以及各地人才引进政策的大力推行,户口问题已经不再是阻碍优秀人才择业的主要因素;同样,随着福利分房向货币分房政策的转化以及按揭购房的普遍推广,租房以及贷款买房的观念以被年轻人普遍接受,公司是否提供住房也不再是他们择业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在对所选企业的考察上,58.1%的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其次是“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选择比例为43.5%。(梁国胜)

 
编辑:贾靖峰】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