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银监会副主席: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

2005年08月26日 17:02

  中新网8月26日电 据银监会网站消息,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李伟近日在“2005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伟说,2003年8月,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在8省(市)展开;2004年8月,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到29个省(区、市)。

  李伟在介绍改革成效时具体说,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从-8.45%提高到5.89%,总体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两年来,通过增资扩股、落实国家资金扶持政策(主要是央行专项票据)、清收旧欠、核销呆账等措施,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含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下同)资本净额达1037.18亿元,资本充足率达5.89%,其中,第一批改革试点的8省份已达到10.31 %。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从36.93%下降到17.54%,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3%(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为21.23%),比2002年末下降19.4个百分点。其中,先期试点的8省(市)不良贷款率为9.87%(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为13.72%),比2002年末下降15.58个百分点(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下降11.82个百分点)。

  农信社结束连续10年亏损,扭亏为盈,经营效益显著好转。2004年,在多提取呆账准备金25亿元、多核销呆坏账27亿元的基础上,实现轧差盈余105亿元,盈利面已达到81.2%。2005年上半年,全国农信社实现轧差盈余93.36亿元,同比增盈80.69亿元。

  农信社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农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支农服务功能增强。2005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达30694亿元,继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之后突破3万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0769亿元,增幅为54%;各项贷款2196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8028亿元,增幅为58%。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已经到达10299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已上升到87.5%,增幅达85%。

  农信社已组建48家银行类机构和172家统一法人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多样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下的农信社寻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银行类机构48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39家,另有12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备;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72家,另有273家已批准筹建。

  组建适合当地情况的管理机构,农信社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目前,全国已有23家省级联社挂牌成立,另有2家省级联社批准筹备,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开业,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信社监督、管理、经营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其优势和作用开始显现。

  撤销青海格尔木8家高风险更名改制社,成功实施了市场退出。今年6月,对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区8家长期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扭亏增盈无望的高风险农信社(原城市信用社更名改制社),予以撤销,对高风险农信社的市场退出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丰富了改革试点的内容。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