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整理文化牢记历史 中国开始搜碑大盘点行动

2005年09月28日 09:56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电 题:牢记历史 中国开始搜碑大行动

  中新社记者 闫晓虹

  以“盘点碑刻、整理文化、了解历史”为主旨的“全国搜碑行动”今天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

  碑刻是中国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记录、保存文明的方式。这些碑,无论是石质、木质、砖质、金属质;无论记述的是国史、机构史、还是家史;无论刻记的是战事、天象、灾情、还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民风民俗,都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自古以来,中国究竟有多少座碑,这些碑因何而立,又都记录了怎样的历史事实……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中国文化研究会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共同发起“全国搜碑行动”, 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利用互联网,动员最广大的社会公众对中国的碑及碑刻(含石刻、印章)进行一次世纪大盘点。

  此前,中国文化研究会曾于今年六月启动了“中国文明史网络编年版”即“中国桶”工程。“中国桶”工程拟将中国自上古时代至一九一一年间的所有文字、所有文物、所有历史遗存、所有文明遗存全部收集在互联网上,并以多媒体形式反映出来。为做好此项工程,主办者设计了一系列文物普查、保护活动,而“全国搜碑行动”则是这一系列活动的第一个。

  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童明康指出: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志士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碑刻进行过区域性的收集、整理。但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盘点式的整理,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原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林丽韫认为,即将启动的全国搜碑行动,是对中国珍贵文物的普查、保护,也是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

  著名国际友人沙博理称,碑刻承载着历史,表彰着文化。搜集、整理中国文化不但是华人应尽的职责,也是世界国际友人了解、关注、研究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

  来自于中国古代碑刻最大的收藏中心——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指出:至今仍有大量碑刻或散落荒郊野外,或藏于民间人未识,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研究。他代表西安碑林倡议全国的碑刻收藏地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搜碑行动,以造福学林,泽被子孙,使这一过程成为“新世纪的寰宇访碑录”。

  来自山东泰山的姜丰荣先生,以七十岁的高龄呼吁全国离退休人士积极参与搜碑行动,他在退休以后搜集了泰山地区五千多方碑刻,成为中国碑刻文化的名人。他说,在中国丰富的碑刻文化中,有无数历史的丰碑、烈士的墓碑,还有无数的国界碑、省界碑、村界碑,它们又在向我们讲述着祖国千年不衰,满目沧桑的故事;还有无数家庭的祖碑、墓碑,在向我们讲述着中国百家姓的兴衰。

  启动仪式上,天津科技大学的代表和北京陈经纶中学的代表,向全国的大、中学生发出倡议,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休假时间,加入到搜碑行动的行列中来。

  随着中华祖先在海外的生息繁衍,中华文明也散播到了海外。如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占到了该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在马来西亚的庙宇里、山水间、墓地中,都可见到华人刻立的各种纪念碑、墓碑,其中不乏郑和与其他历史名人的纪念碑。海外华人代表、马中商会会长谢铁安表示,回到马来西亚后,要发动各界的华人朋友投入到这一有意义的行动中来。

  西安后宰门小学的学生樊佳玥代表全体学生致书他们的校友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信中讲道:“我们已经将我们搜集的一些碑刻传到了“中国桶” 上,并且专门到西安清凉寺,把您祖母的墓碑拍了下来,让其永远保留在中国碑库上。”他们希望连战先生动员台湾的小朋友一起参加这次搜碑行动。完

 
编辑:张磊】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