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悼念巴金逝世之余的思考:文学良知谁以为继

2005年10月19日 08:57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10年前,曹禺先生这样称赞巴金。这沉甸甸的“良心”到底都包含着什么,或许是我们在痛悼先生长逝之余需要认真研究和思索的,因为在他身后,我们不可回避这个问题——文学良知谁以为继

  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对巴金去世“一点都不感到突兀”。他说:“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巴金不能创作是痛苦的,他现在走了,我感觉很平静。”

  说到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邱华栋认为是“一种奠基地位”,具体说来,就是开创了现代汉语写作的新路。他认为巴金的主要创作成就在解放前,《家》等系列作品成就非常高。“在今天看来,他作品的艺术成就或许不是很高,但《随想录》等作品的精神感染力量非常强,影响也很大。他身上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我拷问的态度。”

  作家李国文沉痛地说:“巴老的文学精神会永远留存下去,他的文学和我们的土地、国家和人民真正的血脉相连,曾经鼓励着一代中国青年追求真理。可是近些年来这种文学精神被一些人淡化了,被他们轻视,我要说的是,太阳也有日食,月亮也会有月食,巴老的文学有着自己的历史价值,要用历史的文学批评的眼光来看待他,巴老的作品是我们民族变革的一面镜子,他是中国文学的良心,这是不容否认的。”

  【伟大作家的悲悯情怀】

  作家石钟山说:“巴金对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那一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有崇高的信念的。当时当代文人就不是那么纯粹,很多人急功近利,很多人浮躁不安,缺乏巴金这代作家的风骨。”

  “在现当代中国作家的队伍里,这位老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毕生奋斗不息,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他坚持真理的坚定,追求人格的完善,扶掖后辈的不遗余力,开创潮流的率先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老作家李国文充满对巴老的崇敬,他说,巴老的一生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贡献表现在全身心地热爱这块土地、这个国家,以及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这个国家中的人民群众。他的全部文学生涯就抱定这个宗旨,在他全部的文学作品里,始终贯穿着一个伟大作家的悲悯情怀、忧患意识、觉醒精神、民族心声。巴金,这个名字在文学史上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作良心。

  【一个单纯干净的灵魂】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是《随想录》,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项大工程,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主编陈思和教授评价说,读过《随想录》的人们都说巴金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他说,这个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有权利追求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出国自由,生活享受以及心情的欢悦,只要能追求的似乎都是合理的,人人都轻松自如。但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那段民族劫难。

  说到《随想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随想录》倡导了一种说真话的精神,这在当代非常可贵。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对他的这种反思,也应该进行再反思,这样才是对他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尊敬。”

  余秋雨认为,巴金的生命是一个以最单纯、最干净的心灵去追求一个理想的漫长过程,寿命那么长,心中一直不受任何污染,这是一个奇迹。巴金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围,他给了我们兵荒马乱、灾难重重的民族以灵魂上的安慰。他和别的作家不同,他的安慰不是呐喊、搏斗,而是一如既往的人道、爱,对民族和人民的关切。他有过软弱和混乱,但他从来不会背弃道义和做人的基本原则,直到灾难过去,他提出了“讲真话”,这三个字多么朴素,振聋发聩,直至今天,这三个字还是我们的民族必须面对,以及永远需要不断超越的心灵障碍! 信报记者张守刚 裴钰

  【后记】

  巴金之于中国,有着特殊意义:与其说我们需要一位在40岁已经达到文学意义上的巅峰的文学家,不如说,我们更需要那种独立思考、真诚写作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都不会过时,且弥足珍贵。

  然而,很难有人再承担起巴金的角色。毕竟巴金这一代知识分子已经属于历史,新的一代人只能塑造新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是,巴金的影响将永远持续下去。

  真正的纪念,绝不止于哀悼,更在于继承。

  【网友声音:巴金之后再无大师】

  新浪网为巴金逝世发起了调查活动,截止到昨晚7时11分,也就是新华社发布巴金逝世的消息24小时后,已有21881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高达7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巴金“可以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74.45%的被调查者表示读过一些巴金的著作,没读过的网民仅87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99%。

  在“你认为巴金逝世对中国的影响”的问题中,有42.9%的网民选择了“文坛再无大师”,另有34.82%的人选择了“新文化时代彻底结束”。信报记者张守刚

  【读者感受:讲真话的人应该尊重】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普通读者,他们的年龄涵盖老中青三代,但谈起巴金先生都充满了崇敬以及怀念。

  李静(公司职员23岁)

  像他这样敢于讲真话的人在当今社会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

  蒋小姐(媒体工作者28岁)

  他是个明镜一样的人物。

  张先生(书店员工52岁)

  对巴金曾经有些淡忘,读了《随想录》,先生的形象在心中又真切了。

  郑先生(退休工程师75岁)

  他的贡献还在于培养和帮助了当时很多热爱文学的青年走上文学道路,后来他们中的一大批人也成长为影响中国的著名作家。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作者:张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