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韩剧已悄然走进中国12年:温情抓住中国人的心

2005年10月24日 06:58

  “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与其说他们哈韩,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

  10月15日,韩剧《大长今》在持续播出了1个多月之后终于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尾,这让那些一直为“长今”揪着心的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完美的不只是故事结局,还有收视率。据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大长今》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就一路攀升,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

  从1993年中国首次引进韩剧《嫉妒》,到1997年央视播出家庭伦理剧《爱情是什么》,1999年的《星梦奇缘》和《天桥风云》,近两年反复重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再到今年的《黄手帕》、《大长今》和《加油,金顺》,韩剧,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泡菜一样,以平实的特质和独有的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观众。

  屈指一算,韩剧已悄然走进中国12年了。

  遥控器集体指向韩剧

  “以前的《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也是红极一时,但是《大长今》把韩剧热潮再一次推向高峰,甚至盖过了其他韩剧。”专门从事韩剧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说。

  看看我们身边吧:打开电视机,韩国的爷爷奶奶正慢慢悠悠地唠叨着;翻开报纸,针对韩剧现象的讨论“霸占”着越来越多的版面;登录互联网,韩剧的剧情介绍、视频下载、剧照图片是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走进饭馆,韩国菜的招牌被挂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就连给朋友打个电话,对方手机的彩铃居然也是“呜啦啦呜啦啦……”的《大长今》主题歌。

  2005年,蓄势待发的韩剧终于在《大长今》的推波助澜下,喷涌出了潜藏已久的能量。

  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向本报提供了一份《从收视率看韩剧之热播》的研究报告,其中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韩剧的“来势汹汹”:我国电视台2004年播出的649部引进电视剧中,107部来自韩国,占总数的16.5%。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有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2005年7月,央视八套在宣布扩容“海外剧场”的同时,还许诺将花重金独家买断一些优秀电视剧的播出权,其中韩剧就占很大比例。

  这份报告还显示了韩剧在中国各电视频道的“高播出率”:从2002年到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级电视台都播放过韩剧,“香饽饽”《蓝色生死恋》在12个省台都有播放,覆盖大江南北;央视八套午后的“环球影院”、晚间的“海外剧场”也曾循环连播韩剧。

  较高的引进率和较广的播出率,使韩剧的收视率不断高涨。在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引进剧中,韩国电视剧就占了7部。央视八套播出的《看了又看(团圆篇)》以2.9%的收视率占据榜首,而2~5名也分别被《看了又看》的其余4部占据。

  事实上,除了《大长今》通过高调的宣传策略“造势”之外,大多数韩剧在开播时,无论是宣传还是播出时段上都并不显眼。以央视播出的《人鱼小姐》为例,去年10月开始播出时,收视率不到0.5%,在长达3个月的播出过程中,收视率一路平稳上升,一度高达2%,成为当年热播电视剧之一。

  形形色色的韩剧“粉丝”

  在机关工作的梁女士是伴随着第一代韩剧成长起来的。从8年前只能在每周日上午追着看两集《爱情是什么》,到现在每天晚上手拿遥控器任意选择看哪部韩剧,梁女士觉得“幸福极了”。她每晚都保持着这样的收视习惯:晚上7时开始收看星空卫视的“亚洲风剧场”直到9时,之后就换到地方台随便看点什么,在10时的时候会准时调到央视八套的“海外剧场”,直至深夜。“我觉得韩剧挺好的……温暖舒心,看着不累。”

  北京市某重点高校的赵同学正准备考研,她每天晚上都要上自习,直到教室关门才回宿舍。她惟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周末花两三个小时看韩剧。“最新的韩剧我都要下载。”她说,“看韩剧,是我紧张学习后的一种调剂。”

  律师刘先生已经人到中年,由于经常要加班,他几乎每晚都要到10点才可以回家。“看了几集‘海外剧场’的《看了又看》,觉得不错,又接着看了《人鱼小姐》。”他承认,自己是在妻子的感染下成了“准粉丝”的。相比于国产电视剧没完没了的“清宫戏”、“警匪剧”和“武侠片”,他觉得韩剧起码“看着不累、不假”,“家长里短之间还透着点生活的学问”。

  离休多年的李奶奶也是韩剧迷,央视播出的每一部韩剧,她都一集不落地守着看。“暖洋洋的。”老人乐呵呵地说,“都说这韩剧太慢,太琐碎,我看着就挺好。家长里短都是周围发生的事,孝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这些传统伦理美德也是中国提倡的。”有时,李奶奶会给子女们打个电话布置“作业”,要求他们也看看韩剧,学会如何经营一个家庭。

  天津财经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郑贞解到中国已经一年多了,每周他都会陪女朋友去附近的音像店租韩剧光碟。“我发现,我们的电视剧还是挺好看的,放松,有意思。”他说,“其实好的电视剧也不分国界,大家都喜欢能看得下去的电视剧吧!”

  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显示,韩剧的忠实观众是24岁~45岁的中青年人,成熟女性,高中以上学历者,个体私营企业者,初级公务员、雇员。随着《大长今》的播出,30多岁的男性观众也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了。

  韩剧忽然成了敏感话题

  一直在说“狼来了”,这回,当一个个数字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狼真的来了。

  前几天,新浪娱乐频道实施了一项题为“你怎样看待韩剧热”的大型调查。截至10月18日,在56006名参与者中,81%的人承认自己喜欢看韩剧,近半数人表示在所有引进剧中优先选择收看韩剧。“俊男靓女养眼”、“家庭故事温馨”、“爱情故事纯美”成为吸引中国观众的“三大法宝”。

  在一片叫好中,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今年6月召开的第11届上海电视节上,就有一些电视人“控诉”韩剧抢了他们的“饭碗”。9月30日,某著名演员一句“我看韩剧只有愤怒没有感动”的评价一下子点燃了一些人“讨伐”韩剧的热情。“韩剧火不过几年了。”某影视“圈里人”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此断言。因为涉及韩剧这个“敏感话题”,这位写过很多热门影视剧本的著名编剧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他承认自己最近正在看北京台播放的《巴黎恋人》,也觉得这部戏“制作精美、包装商业、演员漂亮”,但是“韩剧其实故事都很老套,‘灰姑娘变公主’的结构换汤不换药,在社会深度上跟国产剧根本没法比”。

  最近,这位编剧正在家中筹备一部电影。与韩国同行只专注于电影或是电视领域不同,他是影视两栖发展。据了解,在韩国一部电视剧前期筹划约为两年半,由导演、编剧、制片人三方共同策划剧本,编剧有时可以直接介入演员的挑选。而在中国大多数影视剧里,编剧的任务就是“写剧本,交剧本,开拍后改改台词”。“我们各走各路。”谈到与韩剧的比较,这位编剧说,“就好比锻炼身体,有人喜欢简单舒服的跑步,有人就喜欢有难度有技巧的健身项目,大家的选择不一样。”他最后补充道:“看韩剧的都是退休的,下岗的,妇女和儿童。”

  韩剧本是娱乐圈里的事,但现在,这两个字却成了敏感的字眼,似乎稍一触碰,就会伤到一些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引来应激式的剧烈反应。有业内人士就抗辩道:韩剧能火的关键,是因为央视的大力引进和今年湖南卫视对《大长今》进行的大规模炒作宣传。

  即使是央视一位负责引进韩剧的工作人员,在面对笔者的采访时,也没忘顺手给韩剧这个过热的话题泼上一瓢冷水:“央视引进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韩剧,收视率自然会高。不要以偏概全,认为韩剧全都好。”

  坚持弘扬情感美德是韩剧的法宝

  “韩剧强调的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观,体现纯真和从一而终的情感美德。”3年以来一直从事韩国影视研究的梁旭明认为,韩剧这种坦荡荡的怀旧确实能引发公众的回应,也弥补了国产剧在这方面的不足。

  她说,在一定程度上,韩剧所宣传的人性美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其中的煽情,主角的吃苦耐劳、坚韧乐观、纯美善良,正好为观众提供了舒缓心理焦虑的空间,甚至有提振精神,净化人心的作用。“其实,韩国电视剧走过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梁旭明说。从最初靠引进日本电视剧到寻求原创,直到近些年通过影视这一渠道不断向国外推广本国文化,韩国的电视人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并屡屡获得成功———

  用细水长流的手段陈述东方的伦理美德,表现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渴望理解和相亲相爱的永恒主题。“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与其说他们是哈韩,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张卓)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韩流中国·2006风尚大典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