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本传媒与“反日”标签

2005年11月05日 13:11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亚洲民众对日本有何不满?怎么看待今年4月中国学生的“反日游行”?日本媒体对此报道有何偏差?东南亚人民是否已忘记历史?针对上述问题,《东京新闻》的北京特派员白石彻不久前与日本龙谷大学教授、现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也是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卓南生进行了专访。以下是访谈的摘要:

  问:今年4月中国学生等的反日游行已经过了半年,对于当时学生们对日本的反感,您有何感想?

  卓:我没看到学生游行现场的情况,但我理解学生对日本不满的情绪。至于要如何表达这个不满的情绪,当然可以进一步地探讨。我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留学日本的,我也看过1970年安保斗争时代日本学生游行的情景。我了解精力充沛的学生是容易偏激的。我想,中国方面固然有其问题,但令人担忧的不如说是日本传媒报道的姿态。

  不再触及自身责任

  问:日本传媒的报道有什么令人感到不调和之处呢?

  卓:我出身于东南亚。我发现日本传媒这回的报道,与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传媒对印尼与泰国对日抗议游行时所持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当时日本媒体的论调虽然也有提到对方的问题,但几乎毫不例外地认为日本方面也有需要自我反省之处。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也在自我反思。但针对这回的中国游行,日本传媒却一边倒地在追究中国的历史教育及对方的政治体制等的责任,几乎都不触及日本方面的责任。

  问:就是说日本的传媒已经变质了?

  卓:我的感觉是日本国内已经逐步丧失了制衡的机制。特别是在1993年、1994年日本政坛大改组之后,称得上是“反对党”的反对党几乎都消失了。在“总保守化”、“总执政党化”的气氛中,以日本为中心的思维比过去更为强烈。一部分的媒体甚至比政治家更为激进。日本国内有政(政治家)、官(公务员)、财(财界)“铁三角”(相互勾结)之说法,如加上传媒,实际上是结成“铁四角”的关系。如此一来,日本不仅与中、韩拉开距离,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距离也在扩大。

  东南亚人未忘历史

  问: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改善?

  卓:我是比较悲观的。日中关系与日韩关系和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有些是共同的问题。在包括参拜靖国神社等的历史认识及教科书等问题上,如果日本本身不认真对待与解决,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的摩擦恐怕将永远地反复出现。

  日本方面也许会一厢情愿地认为东南亚与中韩不同,东南亚人已经忘记历史。但从东南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印象是,战争已时过60年,但日本迄今仍无反省之意。在东南亚人当中,对于日本想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问题,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支持日本的呢?

  战前风潮令人忧虑

  问:在今年9月,我知道您出版了一本题为《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对谈的书。

  卓:正如书中所述一般,很多媒体喜欢使用“亲日”、“反日”之类字眼来贴标签是十分危险的。战前日本传媒使用“反日”、“排日”、“侮日”等词语,目的无非是要把外国人对日本国策赞同与否的是非问题,转变为民族的对立。如此这般沿用战前风行的用语的做法,就足以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的警惕。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