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布什访华前奏:中美关系走势平稳进入“调整期”

2005年11月19日 09:43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八日电 题:中美关系进入调整期

  中新社记者 李静

  今年的中美交往着实“热闹”。不但美国国务卿赖斯上任后两度来华,贸易代表、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美联储主席数次到访,连对华态度一贯强硬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被其同僚“劝”上了中国土地。

  观察人士认为,美高层频频来访表明他们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开始产生理解和信任,近年走势平稳的中美关系将在本周末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后进入“调整期”。

  美国总统布什十五日开始东亚四国行,以“盟国优先”的原则首先造访日、韩,并计划于十九日晚抵达北京。有理由相信,布什此次访华不仅将掀起近一时期美高官密集访华的最高潮,也将为美方已着手进行的对华政策调整正式定调。

  中国南开大学教授、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表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自其分管亚洲事务的副国务卿佐利克九月发表的“中国责任说”始露“苗头”。

  佐利克那篇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个对华关系的新词汇—“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他认为,中国已融入“国际体系”,其快速发展不会对美国利益构成巨大挑战,美国须与中国加强合作,使之适应“国际规则”,与之“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庞中英说,对中国“利益相关者”的定位较布什二〇〇一年首任初期“战略竞争对手”的提法友善了许多,这正是美对华政策调整的积极信号。

  在今年下半年中美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交往中,或多或少能看到美政策调整给两国关系带来的“利好效应”。

  八月,中美展开首次战略对话,决定突破以往集中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的特定模式,在更大的框架下综合审视双边关系。

  十月,拉姆斯菲尔德访华,中美军事交流全面恢复。这位布什内阁中颇具保守主义色彩的“鹰派”代表首次访问中国后也尽显“温柔”。他表示相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同时认为现在不宜将中国视为“对手”。

  十一月,中美结束长达七轮的纺织品贸易磋商,签署了双边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议,为今后两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减少摩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事后表示,该协议对两国来说是个“双赢”的结果。而美主流报纸评价称,在布什总统访华两周前适时达成的协议,“拔掉了中美关系中一根时常隐隐作痛的刺”。

  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李洁明指出,美国总统通常会在第二任期采取另一套政策。连任后,布什显然已经意识到应以更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国的崛起,他将以建设性的态度友善访华,以谋求中美更大的共同利益。

  元首会晤在中美关系中历来都被赋予绝对重要的象征意义。庞中英则表示,日益成熟的中美关系虚少实多,年内这第五次“胡布会”也将大有内容。“双方将提出各自的关切,美方关注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台湾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都可能是两国元首的会谈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葛莱仪认为,中美元首会晤涉及安全、朝核、反恐等广泛领域,经济问题在双方议事日程上的位置会相当靠前。

  两位专家都表示,从略带敌意的“战略竞争对手”到更为平等的“利益相关者”,布什政府正对中美关系重新定位,布什总统访华或将完全揭开美对华新政策的“红盖头”。

  庞中英说,美方政策调整对两国都是“机遇”。布什访华至胡锦涛主席回访期间,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调整阶段”。能否使两国关系更近一步,调整阶段中美的一言一行尤其值得关注。

 
编辑:邱观史】
  相关专题:美国总统布什访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