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吴敬琏剖析:三点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2005年11月29日 08:15

  中新网11月29日电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试图转向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但迄今为止,尚未成功。中国经济现在遇到的基本问题是转变增长模式与工业化道路,应该从西方国家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的增长模式转变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新的增长模式,即现代经济增长模式。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吴敬琏是2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吴敬琏指出,要转变增长方式,第9个五年计划就正式提出了,到了第11个五年规划又一次提出,说明我们没有很快很好地转过来。

  吴敬琏表示,旧体制遗留下来一些不良的“东西”,包括第一,是各级政府保持着对重要资源,比如说土地、信贷等的配置权力;第二,是以GDP增长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志;第三,虽然财税体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税收主要来源于增值税,其中一半是生产型的增值税,中央拿75%,地方拿25%,这就使得各级政府过分关注产值的增长。

  吴敬琏指出,在现行政绩标准和财税体制压力以及扭曲的要素价格支持下,许多政府官员把“结构调整”理解为大量投入土地、信贷等资源,营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了大规模投资和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热潮。

  他认为,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放松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造成煤电油运及其他资源的高度紧张;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抑制服务业的发展;引发短期的和长期的金融问题。

  最基本的一条,他认为,就是这种工业化的道路和这种增长模式违反了经济基本的原则,就是发挥比较优势。中国的资源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能够转到现代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效率提高来支撑增长,那么结果就会是扬短避长,降低经济的总体效率。所以增长数量成绩非常好,可是增长的质量非常的差。(周凯)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