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一个"中南海摄影师"的往事记忆:“偷拍”毛主席

2005年12月27日 08:09

  中新社太原十二月二十六日电 题:“中南海摄影师”的往事记忆

  作者 赵永平 张云

  在中国当代摄影家里,侯波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位从山西乡下走出的女性,曾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身边从事摄影十多年,为后人留下一大笔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七百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就达四百多幅,弥足珍贵。

  凡到过侯波家的客人都会对墙上那幅徐肖冰、侯波夫妇与毛泽东当年在北京香山的合影备感兴趣。

  侯波望着照片说,一九四九年五月,当时在北平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她接到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摄影工作。摄影结束后,毛招呼他们坐下聊天。当知侯波老家是山西夏县时,毛泽东欣然道:“哦!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啊!”

  告辞时,毛泽东站起身说:“来,咱们大家照张合影吧!”与侯波夫妇同来的新华社记者拍下这张照片。

  不久,侯波调往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摄影达十二年之久。

  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毛泽东等在全国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各界著名人士、主持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出国访问等活动,今天已经成为记录中国当代历史的重要一页。

  目前,侯波是世界摄影圈内最著名的两位中国摄影师之一。正是摄影的缘故,她的名字许多时候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他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也决定了我的命运”。侯波轻声细语地说。

  在毛泽东身边的十多年岁月中,侯波拍下大量反映毛泽东工作、生活的照片。侯波回忆,主席一直不主张给他个人拍太多的照片。一次毛泽东曾专门告诫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你要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人民!”但每次随同外出,总有很多感人或有意义的场景让侯波不忍放弃,她在设法见缝插针地进行抓拍甚至偷拍。

  《毛泽东和顽童》是侯波作品中鲜为人知却最动人的一幅。影像中的毛泽东,刚从湘江游泳上岸,赤裸的双腿沾满湘江的淤泥。照片中的毛泽东惬意地抽着香烟,与一个顽童逗乐。

  《开国大典》是侯波一生最满意的照片。她记得开国大典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一瞬间。 “主席前面有一个栏杆,我就在栏杆的后边,再往前是不可能去了,往后退再也没有地方了,我就把身子挨着护墙,上半个身子探到墙外面去了。当时总理在边上还拉着我的衣服说‘要小心,要小心’。”

  长江文艺出版社今年推出侯波、徐肖冰摄影集,收录了他们的摄影照片四百多张,首次发表的有一百二十多张,其中首次发表的毛泽东照片七十多张。

  侯波始终忘不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那段岁月。她深情地告诉记者,毛主席生活简朴、随和,尽管工作繁忙,仍十分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教育大家要多学习政治,接触实际,联系群众。

  侯波感叹,毛泽东是中国人的伟大领袖,主席的人格和精神始终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每年国庆节前夕,侯波夫妇两位老人都会搀扶着到天安门广场看看,看看那个给他们留下最灿烂记忆的城楼。每年的今日,他们还会去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领袖遗容,缅怀一代伟人。(完)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